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科举出仕(士)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天, 外面天色刚蒙蒙亮,黎池就起早去赶赴院试的第二场考试:覆试。
依旧是核检入场、对号入座、鸣锣开考, 这一系列流程黎池已经历过好几次,早已平常视之,再不复前世当初高考、后来国考等大考时的紧张。
在张贴院试‘草案’时, 就已经说明院试覆试考‘一文一诗’,即作一篇策问、赋一首诗,连考两天。
黎池拿到覆试的考卷后, 开始仔细审阅考题。
覆试的策问题在这个时代出现……倒是有点意思了。
继科举革新之后, 这次院试的策问题,又让黎池确定了大燕朝的上层, 的确存在着一个不可言说之人,这提醒着他行事要格外谨慎。
策问题目为:京畿之地,日益繁华开明。而岭南、剑南、陇西、北疆四方之地,历来困苦不化。此区域发展不平衡之景,何解?
简言之, 就是如何解决大燕朝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在黎池前世的那个时代, 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不时见诸新闻报端。甚至黎池参加的那届国考,申论的主题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
可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现象名词, 出现在当下……就显得有些恐怖了。
不过不论以后, 黎池当下应该做的就是好好考试。总不能因为这件事, 就不顾家中的期望, 不管这些年所下的苦功放弃科举。
题目的表述还算清楚,能够让考生都读明白考题的意图。但在场的或许没有任何一个考生,能有黎池这样理解得透彻。这道策问题只用围绕着一个中心作答:因地制宜,之后再引申开去、用论据进行论证。
对黎池来说,策问题的小难点就在于:如何在隐藏自己的同时,又要表现自己。这一点,黎池注意些也能解决,毕竟也读了这么些年的书,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行文用语他早已掌握,他有信心能披着当下读书人的皮,来表述出他前世的某些观点和对策。
策问题看完,黎池又审阅了赋诗的题目要求:对月怀古。
是的,赋诗场的考题上就只有这四个字,过分的言简意赅了。
院试第一场正试开考正值中秋佳节,院试覆试围绕‘对月怀古’四字赋诗,倒也很贴切。
这道赋诗题要说简单,那也可以作的很简单,就作成吟月诗就行。古往今来,春花秋月诗、吟风弄月诗从来都长盛不衰,吟月的诗实在太多,考生们随便借鉴借鉴就能作出一首来,不会存在下不了笔的情况。
然而,说难那也是真的难。只‘对月怀古’中的‘怀古’二字,就表明了这首诗不仅仅是平日里赏玩的那类吟月诗。
这诗有暗含的要求:体现其‘怀古’特性。而‘怀古’多又是借古颂今、或以古讽今,如此所作的诗就要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相比其他科举考试科目,黎池确实不善赋诗。
他深知自己的这个缺点,在写诗作诗这点上,就从未停止过练习和积累。对月怀古这个主题,黎池平日练习时就已经写过好几次,因此这次院试遇到这道赋诗题,倒也不至于无从下手。
再加上他对《资治通史》的研读,在‘用史’怀古这点上,他有着不小的优势。
审阅完题目之后,黎池对这次的院试第二场覆试,心中已经有了些把握。
用一整天来考一道策问题,甚至夜里都还可以点灯作答。同样,用一整天去琢磨出一首诗。时间上是绝对充裕的,因此黎池也不急。
第一天的上午半天的时间,黎池都花在了构思策问文章上。因为只有考题和答卷、没有草稿纸,于是他就静坐沉思,在脑海里翻来覆去地琢磨提纲、打磨腹稿。
午饭啃了一个干粮馍馍之后,黎池才开始正式作答。
因为上午已经在心中反复琢磨出了全篇文章,黎池作答时写得无比流畅,在确保字迹优美无污迹的前提下,他只用了一个半时辰,就写完了全篇一万六千字的策问文章。
写完之后,黎池从头到尾通读全篇。文章的逻辑架构方面完成度不错,达到了事先预想的效果,字句也精炼通顺、无错漏污迹,整体上他是很满意的。
确认无误后,黎池将考题和答卷放在一旁的考篮里收好,以防被意外弄脏或碰坏了。
做完这些时间还很早,黎池抬头看向号房外观察天光时,不经意间就和坐在他正对面前上方的章学政,对上了眼……
两人对上眼时,黎池觉得他从章学政的眼神里,看见了些许惊讶。
对此,黎池只是眼带微笑地微微一垂眼,结束了这次对视。
黎池觉得,和主考官兼主阅卷人的交集要适度。若过度的话,给对方的印象确实深刻了,却不能保证这深刻印象... -->>
第二天, 外面天色刚蒙蒙亮,黎池就起早去赶赴院试的第二场考试:覆试。
依旧是核检入场、对号入座、鸣锣开考, 这一系列流程黎池已经历过好几次,早已平常视之,再不复前世当初高考、后来国考等大考时的紧张。
在张贴院试‘草案’时, 就已经说明院试覆试考‘一文一诗’,即作一篇策问、赋一首诗,连考两天。
黎池拿到覆试的考卷后, 开始仔细审阅考题。
覆试的策问题在这个时代出现……倒是有点意思了。
继科举革新之后, 这次院试的策问题,又让黎池确定了大燕朝的上层, 的确存在着一个不可言说之人,这提醒着他行事要格外谨慎。
策问题目为:京畿之地,日益繁华开明。而岭南、剑南、陇西、北疆四方之地,历来困苦不化。此区域发展不平衡之景,何解?
简言之, 就是如何解决大燕朝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区域发展不平衡。在黎池前世的那个时代, 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不时见诸新闻报端。甚至黎池参加的那届国考,申论的主题就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
可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现象名词, 出现在当下……就显得有些恐怖了。
不过不论以后, 黎池当下应该做的就是好好考试。总不能因为这件事, 就不顾家中的期望, 不管这些年所下的苦功放弃科举。
题目的表述还算清楚,能够让考生都读明白考题的意图。但在场的或许没有任何一个考生,能有黎池这样理解得透彻。这道策问题只用围绕着一个中心作答:因地制宜,之后再引申开去、用论据进行论证。
对黎池来说,策问题的小难点就在于:如何在隐藏自己的同时,又要表现自己。这一点,黎池注意些也能解决,毕竟也读了这么些年的书,这个时代读书人的行文用语他早已掌握,他有信心能披着当下读书人的皮,来表述出他前世的某些观点和对策。
策问题看完,黎池又审阅了赋诗的题目要求:对月怀古。
是的,赋诗场的考题上就只有这四个字,过分的言简意赅了。
院试第一场正试开考正值中秋佳节,院试覆试围绕‘对月怀古’四字赋诗,倒也很贴切。
这道赋诗题要说简单,那也可以作的很简单,就作成吟月诗就行。古往今来,春花秋月诗、吟风弄月诗从来都长盛不衰,吟月的诗实在太多,考生们随便借鉴借鉴就能作出一首来,不会存在下不了笔的情况。
然而,说难那也是真的难。只‘对月怀古’中的‘怀古’二字,就表明了这首诗不仅仅是平日里赏玩的那类吟月诗。
这诗有暗含的要求:体现其‘怀古’特性。而‘怀古’多又是借古颂今、或以古讽今,如此所作的诗就要有一定的历史厚重感,要表达出一定的思想深度。
相比其他科举考试科目,黎池确实不善赋诗。
他深知自己的这个缺点,在写诗作诗这点上,就从未停止过练习和积累。对月怀古这个主题,黎池平日练习时就已经写过好几次,因此这次院试遇到这道赋诗题,倒也不至于无从下手。
再加上他对《资治通史》的研读,在‘用史’怀古这点上,他有着不小的优势。
审阅完题目之后,黎池对这次的院试第二场覆试,心中已经有了些把握。
用一整天来考一道策问题,甚至夜里都还可以点灯作答。同样,用一整天去琢磨出一首诗。时间上是绝对充裕的,因此黎池也不急。
第一天的上午半天的时间,黎池都花在了构思策问文章上。因为只有考题和答卷、没有草稿纸,于是他就静坐沉思,在脑海里翻来覆去地琢磨提纲、打磨腹稿。
午饭啃了一个干粮馍馍之后,黎池才开始正式作答。
因为上午已经在心中反复琢磨出了全篇文章,黎池作答时写得无比流畅,在确保字迹优美无污迹的前提下,他只用了一个半时辰,就写完了全篇一万六千字的策问文章。
写完之后,黎池从头到尾通读全篇。文章的逻辑架构方面完成度不错,达到了事先预想的效果,字句也精炼通顺、无错漏污迹,整体上他是很满意的。
确认无误后,黎池将考题和答卷放在一旁的考篮里收好,以防被意外弄脏或碰坏了。
做完这些时间还很早,黎池抬头看向号房外观察天光时,不经意间就和坐在他正对面前上方的章学政,对上了眼……
两人对上眼时,黎池觉得他从章学政的眼神里,看见了些许惊讶。
对此,黎池只是眼带微笑地微微一垂眼,结束了这次对视。
黎池觉得,和主考官兼主阅卷人的交集要适度。若过度的话,给对方的印象确实深刻了,却不能保证这深刻印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