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霸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刘大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按理说应该眼睛长在头顶上,撞了人也会大吼一声:‘我爸是刘统勋’的主。可为什么他在入仕之后就忽然间怂了呢?!
历史的背后不乏隐情。
刘墉也有他的难言之隐。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同样,顺也不过三代。
刘墉家三代为官,已经顺到头了。为什么?!因为他老子的官做得太大了。
1754年,刘墉考上进士刚刚三年,在翰林院里,是从庶拮士到编修,好不容易熬到了侍讲。突然之间,祸从天降,说起这个祸,很简单的一个事,甚至说,跟他们家都没有太大关系的一件事,但就是被他给摊上了。
悲催的一幕。
话还得从新疆回部的阿睦尔撒纳来谈起。
回部,我们要注意这个回部不是指的今天讲的**,**跟回部不是一回事。他发动叛乱,大兵一下占领了乌鲁木齐,那个时候不叫乌鲁木齐,叫归化城,当时的清军转眼间就从西面的乌鲁木齐退到东面的巴里坤和哈密。
刘统勋当时的官职是首席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人有件工作是每年都要做的,那就是去边防看望驻军的战士。代表政府与最高领导人致予他们最崇高的敬意以及最热烈的问候。1754年,当清军正节节败退,退守巴里坤和哈密时,刘统勋童鞋出现在了驻地。他面临突然而来的大兵后撤,当时就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于是他给乾隆爷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建议放弃巴里坤,所有的军队退到哈密。重新准备,不与敌人做正面冲突。
我们先准备一下,以逸待劳,等到他攻到哈密的时候,我再全力进攻再反攻,结果乾隆爷拿到这封信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擦,你敢勾结外匪?!来人啊,将刘统勋给老子押回北京,全家抄斩。
刘统勋全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几十口人,锒铛入狱。整整两年,不审也不问。
两年后,乾隆忽然想起了在吃牢饭的刘统勋一家,觉得自己有点过了,于是又将刘统勋和刘墉官复了原职。但是,刘统勋提出了建议:算了,算了,儿子(刘墉)啊,你就别在北京了,这个北京太危险了,你还是给我上外面吧。所以当时刘统勋在皇帝面前,保举他的儿子去了外地为官,就此离开了北京。
这件事在刘大人的一生中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于他一生的所有经验,所有教训,所有为官处世的原则,多多少少都与他在这一年无辜坐牢,全家被抄,整个家族随时可能转瞬之间就被灭亡,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刘大人痛定思痛,此事之后,他总结出了一套为官处事五条基本原则。第一:一定要讨好皇帝,该出手时就出手。
自己全家的小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全在皇帝一句话:皇帝说放你就放你,皇帝说不放你,谁也不敢说放你。自己这个家庭之所以能够保住性命,完全是皇帝一时高兴,皇帝想过来了,皇帝想明白了,全家也就太平了。所以我将来的任务就是钱方白计地讨取皇帝的欢心。
不过,和大人告诉我们:想要讨好皇帝,说的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好在刘墉家有底蕴,前后三代,一百多年的为官经验告诉他:这件事我没做过,但是我听说过。我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他准备走一趟海成的老路:搞一把wenziyu。
有些童鞋会问了:不太可能吧?!刘大人也弄过这种东西?!
他不但搞过,而且搞过两次。
好狠的心。
第一场发生在1761年。这一年他担任了江苏学政,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发生了一件事:江苏沛县有一个举人辱骂朝廷,结果让人给诬告了,逮进监狱了,三堂会审。
原本这案子根本就没他什么事儿,如果那人就一普通老百姓,提刑按察使司顺手就给办了。麻烦就麻烦在这个人的成分问题上。他是个举人,举人是老爷,是后备官员,必须得经过学政来审。
刘墉就是当时的学政。
刘大人脑筋一转,立即想到了一件事:这个人既然敢骂朝廷,难道就不敢把骂人的话给写出来吗?他即刻给人建议:您去他们家搜,他们家肯定有字面上的文字,肯定有一些字迹。结果一搜,果不其然,满满当当两箱子纸,都是辱骂朝廷的。
这事儿闹大了。
刘大人不怕事儿大,于是他写了两封信,一封告诉江苏巡抚:你得处理这件事;另一封告诉乾隆皇帝:阉大庸辱骂朝廷,您得把他给办了。
>
刘大人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按理说应该眼睛长在头顶上,撞了人也会大吼一声:‘我爸是刘统勋’的主。可为什么他在入仕之后就忽然间怂了呢?!
历史的背后不乏隐情。
刘墉也有他的难言之隐。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同样,顺也不过三代。
刘墉家三代为官,已经顺到头了。为什么?!因为他老子的官做得太大了。
1754年,刘墉考上进士刚刚三年,在翰林院里,是从庶拮士到编修,好不容易熬到了侍讲。突然之间,祸从天降,说起这个祸,很简单的一个事,甚至说,跟他们家都没有太大关系的一件事,但就是被他给摊上了。
悲催的一幕。
话还得从新疆回部的阿睦尔撒纳来谈起。
回部,我们要注意这个回部不是指的今天讲的**,**跟回部不是一回事。他发动叛乱,大兵一下占领了乌鲁木齐,那个时候不叫乌鲁木齐,叫归化城,当时的清军转眼间就从西面的乌鲁木齐退到东面的巴里坤和哈密。
刘统勋当时的官职是首席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人有件工作是每年都要做的,那就是去边防看望驻军的战士。代表政府与最高领导人致予他们最崇高的敬意以及最热烈的问候。1754年,当清军正节节败退,退守巴里坤和哈密时,刘统勋童鞋出现在了驻地。他面临突然而来的大兵后撤,当时就感觉到了形势的严峻,于是他给乾隆爷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建议放弃巴里坤,所有的军队退到哈密。重新准备,不与敌人做正面冲突。
我们先准备一下,以逸待劳,等到他攻到哈密的时候,我再全力进攻再反攻,结果乾隆爷拿到这封信拍案而起,勃然大怒:擦,你敢勾结外匪?!来人啊,将刘统勋给老子押回北京,全家抄斩。
刘统勋全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几十口人,锒铛入狱。整整两年,不审也不问。
两年后,乾隆忽然想起了在吃牢饭的刘统勋一家,觉得自己有点过了,于是又将刘统勋和刘墉官复了原职。但是,刘统勋提出了建议:算了,算了,儿子(刘墉)啊,你就别在北京了,这个北京太危险了,你还是给我上外面吧。所以当时刘统勋在皇帝面前,保举他的儿子去了外地为官,就此离开了北京。
这件事在刘大人的一生中却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以至于他一生的所有经验,所有教训,所有为官处世的原则,多多少少都与他在这一年无辜坐牢,全家被抄,整个家族随时可能转瞬之间就被灭亡,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
刘大人痛定思痛,此事之后,他总结出了一套为官处事五条基本原则。第一:一定要讨好皇帝,该出手时就出手。
自己全家的小命危在旦夕,这个时候全在皇帝一句话:皇帝说放你就放你,皇帝说不放你,谁也不敢说放你。自己这个家庭之所以能够保住性命,完全是皇帝一时高兴,皇帝想过来了,皇帝想明白了,全家也就太平了。所以我将来的任务就是钱方白计地讨取皇帝的欢心。
不过,和大人告诉我们:想要讨好皇帝,说的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好在刘墉家有底蕴,前后三代,一百多年的为官经验告诉他:这件事我没做过,但是我听说过。我知道应该怎么做。这个时候,他准备走一趟海成的老路:搞一把wenziyu。
有些童鞋会问了:不太可能吧?!刘大人也弄过这种东西?!
他不但搞过,而且搞过两次。
好狠的心。
第一场发生在1761年。这一年他担任了江苏学政,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发生了一件事:江苏沛县有一个举人辱骂朝廷,结果让人给诬告了,逮进监狱了,三堂会审。
原本这案子根本就没他什么事儿,如果那人就一普通老百姓,提刑按察使司顺手就给办了。麻烦就麻烦在这个人的成分问题上。他是个举人,举人是老爷,是后备官员,必须得经过学政来审。
刘墉就是当时的学政。
刘大人脑筋一转,立即想到了一件事:这个人既然敢骂朝廷,难道就不敢把骂人的话给写出来吗?他即刻给人建议:您去他们家搜,他们家肯定有字面上的文字,肯定有一些字迹。结果一搜,果不其然,满满当当两箱子纸,都是辱骂朝廷的。
这事儿闹大了。
刘大人不怕事儿大,于是他写了两封信,一封告诉江苏巡抚:你得处理这件事;另一封告诉乾隆皇帝:阉大庸辱骂朝廷,您得把他给办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