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朔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这里还是塞上江南,哪还有我们赚钱的份!”
高进故作粗鄙地打断了范秀安的叹息,说起来那位俺答汗确实是蒙古人里最后一个有远见的英主,当年漠南等地据说有不下十万的汉民耕种纳粮,土默特部兵精粮足,只不过那时候正遇上张相公持国禀政,北方又有戚爷爷镇守蓟辽,朝廷在九边一带同样兵力充裕,才让俺答汗没有用武之地,等他死后像是古北寨这些原本筑起的城池便逐渐废弃。
“高老弟说得是,倒是我失言了。”
范秀安笑了起来,当年土默特全盛时,那些白莲教裹挟的百姓可不止是帮鞑子们耕田种地,还有不少匠户给鞑子治铁打造兵器。
俺答汗死后,这些汉民和鞑子杂居通婚,后代反倒是蒙古化,不少匠户都断了祖传的手艺,这河套蒙古便又重新暗弱下来,对铁器还有各种手工业产品的需求量极大。
高进和范秀安一起下了城头,两人今日这番闲聊或者说是试探,双方都极为满意。
高进需要范秀安这样有想法又有野心的合作者,而范秀安同样需要高进这样有足够实力来支持自己的合作者,两人虽然没有达成什么具体的协议,但是彼此心里都清楚,只要时机合适,两人间的合作便是水到渠成。
城门口,范秀安的几名手下已自牵马等候,照道理范秀安三天前便该离开的,可他却足足逗留了三日,既是观察高进实力,也是试探高进其人,如今他已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自然不会再逗留。
双方要真正的合作,还得等过了这个冬天,待到来年开春时,那时候高进的实力若是能让范秀安满意,范秀安才会舍得下本钱投入,当然在此之前,会赶去神木堡的范秀安不介意看情况卖高进一些人情。
“范兄此去,一路顺风。”
虽说和范秀安相谈甚欢,不过高进心里面始终是防着这位绥德商帮的大掌柜,在范秀安这种人眼里只有利益,若是哪天双方利益相冲,只怕这范秀安会是第一个背后捅刀的。
“那就承高老弟吉言了。”
范秀安翻身上马,亦是一脸笑意吟吟,在马上拱手朝高进还礼后,便带着手下策马掉头而去。
等范秀安一行人远去,高进笑着的脸慢慢变得冰冷,城头上范秀安先前那番话里的试探,可是有些隐隐的反客为主,什么趁机压价收货,这分明是想要垄断古北寨的贸易。
“高爷?”
高进身后的侯三轻轻唤了一声,他可是记得这位高爷和那位范大掌柜这三天里可谓是相谈甚欢,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意思。
“侯先生,对这绥德商帮,你了解多少?”
高进看向身旁侯三,自从父亲死后,他不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范秀安的试探让他生出了些许危机感,古北寨只要好好经营,也许今后的利益足以大到让绥德商帮觊觎算计。
“略知一二,高爷应该知道,绥德地处要冲,乃是勾连南北的要道,素有旱码头之称。”
侯三在古北寨多年,对陕北的商帮自然了解,比起大同的晋商,这绥德商帮虽然财力势力都差了些,但仍是榆林镇里首屈一指的大商帮,毕竟绥德这个地方本就是陕北重镇,南来北往的货物会在此地汇集,向来盛产商贾。
“这商帮是由数家商号组成,这绥德商帮最初只有两家商号,到如今也不过七家而已……”
从侯三口中,高进才弄清楚,这绥德商帮实际上是由绥德州的七家商号组成,而他们联合起来主营的产业其实是盐业。
大明朝开国的时候,太祖皇帝为了防御北虏,兴建九边重镇,其中固原、宁夏、延绥、甘肃四镇便在陕西境内,这道防线东起延绥皇甫川(陕西榆林以北)、西至嘉峪关、西南至洮岷(今甘肃南部)绵延数千里。
但边地苦寒,人烟稀少,数量庞大的边军每年耗粮以万千石计,需布数十万匹,自内地调运费时费力,民多怨言,朝廷也不堪重负。所以洪武年间,朝廷便行了“食盐开中”的新政,允许民间商人向边关输送粮食换取食盐经销的许可证“盐引”,大约30斤粮食可换一份“盐引”,而且是食盐品相最好、最能赚钱的淮盐引。
开中法后,占了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的地利,陕西本地的商人纷纷雇佣农民在塞上开垦田地,直接用粮食和官府换取盐引以牟利。相比之下,山西历来缺粮,山西商人要享受“食盐开中”的好处,只有推着独轮车到山东买粮,再贩运边关,是为颇费周折的“买粮换引”,比起陕西商人“输粮换引”,自然是远远不如。
所以作为盐商的陕西商人,无论是财力还是势力都曾凌驾于山西商人之上,尤其老家是三原县、泾阳县、绥德州等地的秦商。
只不过后来朝廷将输粮换引的“开中法”,改为以银换引的“折色法”,也就是说,商人不必再千里迢迢送粮食到边关,而是直接拿出白银购买盐引,即能获得贩卖食盐的许可。
“开中法”改“折色法”后,留在西北边塞继续种粮食便没了原来那等暴利,那些早就赚足了银子的陕西商人便纷纷前往运河沿岸的两淮食盐转运枢纽扬州,成为专业盐商。
这些常住扬州的陕西商人不仅经营淮盐,还将业务扩展到典当、布匹、皮货、烟酒等行业。只不过人离乡贱,为了保护自身共同利益的需要,这些陕西盐商在扬州出资修建了陕西会馆,彼此抱团经商。后来为了对付徽商的竞争,又与山西盐商合资共建山陕会馆。
“高爷,早十多年的时候,咱们这边的边商(山陕商人)在扬州财雄势大,就是那些内商(徽商为主)都要从他们手中购买盐引。”
侯三见高进听得认真,也是将自己所知道的讲得清楚分明,“只不过那些内商终究占了地利人和,这些年为了盐引的事情,两边没少打官司。”
折色法后,离着两淮更近的徽商因为有着“左儒右贾”的传统,动辄喜欢发起诉讼,于是像是绥德商帮这样的山陕边商自然吃了大亏。
“侯先生的意思是,这绥德商帮在扬州要和徽商争夺盐引,获利大不如前,这才看上了这塞外的贸易之利……”
高进自言自语起来,他倒是没想到绥德商帮背后牵扯的利益纠纷如此复杂,而那范秀安是绥德商帮的七大掌柜,听着名头唬人,但实际上绥德商帮里真正意义上的大人物其实是在扬州。
不过转念一想后,高进自嘲地笑了起来,这些事情离他太远,多想无益,还是想想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才是。
是这里还是塞上江南,哪还有我们赚钱的份!”
高进故作粗鄙地打断了范秀安的叹息,说起来那位俺答汗确实是蒙古人里最后一个有远见的英主,当年漠南等地据说有不下十万的汉民耕种纳粮,土默特部兵精粮足,只不过那时候正遇上张相公持国禀政,北方又有戚爷爷镇守蓟辽,朝廷在九边一带同样兵力充裕,才让俺答汗没有用武之地,等他死后像是古北寨这些原本筑起的城池便逐渐废弃。
“高老弟说得是,倒是我失言了。”
范秀安笑了起来,当年土默特全盛时,那些白莲教裹挟的百姓可不止是帮鞑子们耕田种地,还有不少匠户给鞑子治铁打造兵器。
俺答汗死后,这些汉民和鞑子杂居通婚,后代反倒是蒙古化,不少匠户都断了祖传的手艺,这河套蒙古便又重新暗弱下来,对铁器还有各种手工业产品的需求量极大。
高进和范秀安一起下了城头,两人今日这番闲聊或者说是试探,双方都极为满意。
高进需要范秀安这样有想法又有野心的合作者,而范秀安同样需要高进这样有足够实力来支持自己的合作者,两人虽然没有达成什么具体的协议,但是彼此心里都清楚,只要时机合适,两人间的合作便是水到渠成。
城门口,范秀安的几名手下已自牵马等候,照道理范秀安三天前便该离开的,可他却足足逗留了三日,既是观察高进实力,也是试探高进其人,如今他已知道自己想要的答案,自然不会再逗留。
双方要真正的合作,还得等过了这个冬天,待到来年开春时,那时候高进的实力若是能让范秀安满意,范秀安才会舍得下本钱投入,当然在此之前,会赶去神木堡的范秀安不介意看情况卖高进一些人情。
“范兄此去,一路顺风。”
虽说和范秀安相谈甚欢,不过高进心里面始终是防着这位绥德商帮的大掌柜,在范秀安这种人眼里只有利益,若是哪天双方利益相冲,只怕这范秀安会是第一个背后捅刀的。
“那就承高老弟吉言了。”
范秀安翻身上马,亦是一脸笑意吟吟,在马上拱手朝高进还礼后,便带着手下策马掉头而去。
等范秀安一行人远去,高进笑着的脸慢慢变得冰冷,城头上范秀安先前那番话里的试探,可是有些隐隐的反客为主,什么趁机压价收货,这分明是想要垄断古北寨的贸易。
“高爷?”
高进身后的侯三轻轻唤了一声,他可是记得这位高爷和那位范大掌柜这三天里可谓是相谈甚欢,颇有些相见恨晚的意思。
“侯先生,对这绥德商帮,你了解多少?”
高进看向身旁侯三,自从父亲死后,他不再会轻易相信任何人,范秀安的试探让他生出了些许危机感,古北寨只要好好经营,也许今后的利益足以大到让绥德商帮觊觎算计。
“略知一二,高爷应该知道,绥德地处要冲,乃是勾连南北的要道,素有旱码头之称。”
侯三在古北寨多年,对陕北的商帮自然了解,比起大同的晋商,这绥德商帮虽然财力势力都差了些,但仍是榆林镇里首屈一指的大商帮,毕竟绥德这个地方本就是陕北重镇,南来北往的货物会在此地汇集,向来盛产商贾。
“这商帮是由数家商号组成,这绥德商帮最初只有两家商号,到如今也不过七家而已……”
从侯三口中,高进才弄清楚,这绥德商帮实际上是由绥德州的七家商号组成,而他们联合起来主营的产业其实是盐业。
大明朝开国的时候,太祖皇帝为了防御北虏,兴建九边重镇,其中固原、宁夏、延绥、甘肃四镇便在陕西境内,这道防线东起延绥皇甫川(陕西榆林以北)、西至嘉峪关、西南至洮岷(今甘肃南部)绵延数千里。
但边地苦寒,人烟稀少,数量庞大的边军每年耗粮以万千石计,需布数十万匹,自内地调运费时费力,民多怨言,朝廷也不堪重负。所以洪武年间,朝廷便行了“食盐开中”的新政,允许民间商人向边关输送粮食换取食盐经销的许可证“盐引”,大约30斤粮食可换一份“盐引”,而且是食盐品相最好、最能赚钱的淮盐引。
开中法后,占了八百里秦川,沃野千里的地利,陕西本地的商人纷纷雇佣农民在塞上开垦田地,直接用粮食和官府换取盐引以牟利。相比之下,山西历来缺粮,山西商人要享受“食盐开中”的好处,只有推着独轮车到山东买粮,再贩运边关,是为颇费周折的“买粮换引”,比起陕西商人“输粮换引”,自然是远远不如。
所以作为盐商的陕西商人,无论是财力还是势力都曾凌驾于山西商人之上,尤其老家是三原县、泾阳县、绥德州等地的秦商。
只不过后来朝廷将输粮换引的“开中法”,改为以银换引的“折色法”,也就是说,商人不必再千里迢迢送粮食到边关,而是直接拿出白银购买盐引,即能获得贩卖食盐的许可。
“开中法”改“折色法”后,留在西北边塞继续种粮食便没了原来那等暴利,那些早就赚足了银子的陕西商人便纷纷前往运河沿岸的两淮食盐转运枢纽扬州,成为专业盐商。
这些常住扬州的陕西商人不仅经营淮盐,还将业务扩展到典当、布匹、皮货、烟酒等行业。只不过人离乡贱,为了保护自身共同利益的需要,这些陕西盐商在扬州出资修建了陕西会馆,彼此抱团经商。后来为了对付徽商的竞争,又与山西盐商合资共建山陕会馆。
“高爷,早十多年的时候,咱们这边的边商(山陕商人)在扬州财雄势大,就是那些内商(徽商为主)都要从他们手中购买盐引。”
侯三见高进听得认真,也是将自己所知道的讲得清楚分明,“只不过那些内商终究占了地利人和,这些年为了盐引的事情,两边没少打官司。”
折色法后,离着两淮更近的徽商因为有着“左儒右贾”的传统,动辄喜欢发起诉讼,于是像是绥德商帮这样的山陕边商自然吃了大亏。
“侯先生的意思是,这绥德商帮在扬州要和徽商争夺盐引,获利大不如前,这才看上了这塞外的贸易之利……”
高进自言自语起来,他倒是没想到绥德商帮背后牵扯的利益纠纷如此复杂,而那范秀安是绥德商帮的七大掌柜,听着名头唬人,但实际上绥德商帮里真正意义上的大人物其实是在扬州。
不过转念一想后,高进自嘲地笑了起来,这些事情离他太远,多想无益,还是想想如何应对接下来的局面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