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三国将军本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实在是教人难以置信,可以推测昌是汝南袁氏人,被《姓纂》混入陈郡袁氏了。
在这里,我也强调一件事,认定历史人物族人,一定要以郡望和准确的传承关系来确定,不能简单的以同郡就来推测是同族。
例如我们常说的“汝南袁氏”主流多指汝南郡汝阳县袁安这一支脉,实际上,在汉末,汝南郡慎阳县有名士袁阆,他也是汝南人,但他是慎阳人,和汝阳不同,所以他绝不是袁安的后裔。
陈郡袁氏的这几个人,包括袁滂在《后汉书》中并无传记,但是他在汉灵帝时期历任九卿,并登上三公之位,李贤做注时,找来的也就只有袁宏《后汉纪》(袁宏就是陈郡袁氏后裔)中的一句话:(袁滂)纯素寡欲,终不言人短。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滂独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焉。
另外,有史可查的是袁滂在中平二年(185年),以执金吾的身份作为车骑将军张温的副将,出征凉州。此后再无记载。
在此之前,汉灵帝策立皇后时(171年),策文中有“臣滂”,据我推测,此人应该就是袁滂。
袁滂之子是袁涣,此人在《三国志》中有传,由此看来,滂、涣父子二人才是让陈郡袁氏走向门阀巅峰的起点、关键人物,也是本文的重点。
袁涣其人
袁涣字曜卿,何焯考证说“涣”应作“焕”,因为有“火”才能对应“曜”(名字相应),在我看来,作“涣”的记载也有很多例证,所以也不是不可以,如同地名“荥阳”古作“荧阳”,这里涉及文字演变的过程,“涣”字很可能也有类似情况。
袁滂在朝廷做官时,袁涣则在陈国相府担任功曹,当时郡内公族子弟们多有违法行为,袁涣则和他们不同,遵循礼法,举止得体,为人清净。这一点,可以说他颇有父风(袁滂在朝中立,不和结交权臣,也不得罪人)。
袁涣后来入朝廷公府,又提拔为侍御史,出为谯县令,他没有就任。这段履历无法推测具体时间,倒是他不上任谯县令,可以推测为初平初,因为汉末乱世,关东大乱,袁涣也无心做官,所以干脆回家去了(陈国扶乐)。
袁涣回家后,跟从弟袁徽商议家族出路,最终袁涣选择留在本地,袁徽则带着族人迁徙至交州。这种情况在龙亢桓氏也有体现,桓典一直在朝廷做官(或留在本地),桓晔是先去会稽,后去交州。袁涣的好友许靖也是如此。
袁宏《后汉纪》:初,天下将乱,(袁)涣慨然叹曰:“汉室陵迟,乱无日矣。苟天下扰攘,逃将安之?若天未丧道,民以义存,唯强而有礼,可以庇身乎!”徽曰:“古人有言‘知机其神乎’,见机而作,君子所以元吉也。天理盛衰,汉其亡矣!夫有大功必有大事,此又君子之所深识,退藏于密者也。且兵革既兴,外患必众,徽将远迹山海,以求免身。”及乱作,各行其志。
袁涣留在家乡,先后跟过刘备、袁术、吕布,最终在吕布战败后,跟了曹操。别看袁涣多次易主,但他处事恪守道义。例如袁涣在跟吕布时,吕布逼他写信辱骂刘备,袁涣不从,吕布便抽刀出来恐吓他:“写就活,不写就死!”袁涣并未被吓住,反而笑着反问:“如果以后哪一天我离开你,又有人逼我写信骂你,可以吗?”吕布无言以对,这才放弃。
这件事挺出名的,魏文帝曹丕曾经就此事问袁涣的从弟袁敏:“袁涣这个人是勇敢还是怯懦呢?”袁敏回答说:“袁涣外表文弱,然后在道义面前,危难之时,就算是孟贲和夏育(两位古代的勇士)也比不过他。”
陈志《袁涣传》:文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问涣从弟敏:“涣勇怯何如?”敏对曰:“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袁涣跟了曹操之后,非常受到曹操的敬重,后来袁涣还入了魏国,担任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卒于任上。他的死讯传来,曹操痛哭流涕,派人向其家人赠送两千斛稻谷,并要求分成两份,有人不解,曹操解释说:“一半是朝廷规矩,一半是我私人感情。”
袁涣有个姑姑,是蔡邕的母亲,所以袁涣和蔡邕是表兄弟,曹操和蔡邕关系也很好,曹操亲待袁涣,可能也有这部分原因,当然,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仍然是袁涣的人格魅力,让曹操非常放心。
《太平御览·卷513》引《先贤行状》:蔡伯喈母,袁曜卿之姑也。
袁涣死于建安年间,他的四个儿子和从弟子嗣,入魏朝为官,再入晋,相较在汉末衰亡的汝南袁氏来说,天下袁氏当以袁滂、袁涣这一支后裔最为显贵。
在晋代,陈郡袁氏后人有袁崧(一作山松)著《后汉书》(八家《后汉书》之一),袁宏著《后汉纪》(编年体史书),同时,陈郡袁氏也是东晋乔姓四大家族之一(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
PS:前辈所作,前传删除史料。
实在是教人难以置信,可以推测昌是汝南袁氏人,被《姓纂》混入陈郡袁氏了。
在这里,我也强调一件事,认定历史人物族人,一定要以郡望和准确的传承关系来确定,不能简单的以同郡就来推测是同族。
例如我们常说的“汝南袁氏”主流多指汝南郡汝阳县袁安这一支脉,实际上,在汉末,汝南郡慎阳县有名士袁阆,他也是汝南人,但他是慎阳人,和汝阳不同,所以他绝不是袁安的后裔。
陈郡袁氏的这几个人,包括袁滂在《后汉书》中并无传记,但是他在汉灵帝时期历任九卿,并登上三公之位,李贤做注时,找来的也就只有袁宏《后汉纪》(袁宏就是陈郡袁氏后裔)中的一句话:(袁滂)纯素寡欲,终不言人短。当权宠之盛,或以同异致祸,滂独中立于朝,故爱憎不及焉。
另外,有史可查的是袁滂在中平二年(185年),以执金吾的身份作为车骑将军张温的副将,出征凉州。此后再无记载。
在此之前,汉灵帝策立皇后时(171年),策文中有“臣滂”,据我推测,此人应该就是袁滂。
袁滂之子是袁涣,此人在《三国志》中有传,由此看来,滂、涣父子二人才是让陈郡袁氏走向门阀巅峰的起点、关键人物,也是本文的重点。
袁涣其人
袁涣字曜卿,何焯考证说“涣”应作“焕”,因为有“火”才能对应“曜”(名字相应),在我看来,作“涣”的记载也有很多例证,所以也不是不可以,如同地名“荥阳”古作“荧阳”,这里涉及文字演变的过程,“涣”字很可能也有类似情况。
袁滂在朝廷做官时,袁涣则在陈国相府担任功曹,当时郡内公族子弟们多有违法行为,袁涣则和他们不同,遵循礼法,举止得体,为人清净。这一点,可以说他颇有父风(袁滂在朝中立,不和结交权臣,也不得罪人)。
袁涣后来入朝廷公府,又提拔为侍御史,出为谯县令,他没有就任。这段履历无法推测具体时间,倒是他不上任谯县令,可以推测为初平初,因为汉末乱世,关东大乱,袁涣也无心做官,所以干脆回家去了(陈国扶乐)。
袁涣回家后,跟从弟袁徽商议家族出路,最终袁涣选择留在本地,袁徽则带着族人迁徙至交州。这种情况在龙亢桓氏也有体现,桓典一直在朝廷做官(或留在本地),桓晔是先去会稽,后去交州。袁涣的好友许靖也是如此。
袁宏《后汉纪》:初,天下将乱,(袁)涣慨然叹曰:“汉室陵迟,乱无日矣。苟天下扰攘,逃将安之?若天未丧道,民以义存,唯强而有礼,可以庇身乎!”徽曰:“古人有言‘知机其神乎’,见机而作,君子所以元吉也。天理盛衰,汉其亡矣!夫有大功必有大事,此又君子之所深识,退藏于密者也。且兵革既兴,外患必众,徽将远迹山海,以求免身。”及乱作,各行其志。
袁涣留在家乡,先后跟过刘备、袁术、吕布,最终在吕布战败后,跟了曹操。别看袁涣多次易主,但他处事恪守道义。例如袁涣在跟吕布时,吕布逼他写信辱骂刘备,袁涣不从,吕布便抽刀出来恐吓他:“写就活,不写就死!”袁涣并未被吓住,反而笑着反问:“如果以后哪一天我离开你,又有人逼我写信骂你,可以吗?”吕布无言以对,这才放弃。
这件事挺出名的,魏文帝曹丕曾经就此事问袁涣的从弟袁敏:“袁涣这个人是勇敢还是怯懦呢?”袁敏回答说:“袁涣外表文弱,然后在道义面前,危难之时,就算是孟贲和夏育(两位古代的勇士)也比不过他。”
陈志《袁涣传》:文帝闻涣昔拒吕布之事,问涣从弟敏:“涣勇怯何如?”敏对曰:“涣貌似和柔,然其临大节,处危难,虽贲、育不过也。”
袁涣跟了曹操之后,非常受到曹操的敬重,后来袁涣还入了魏国,担任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卒于任上。他的死讯传来,曹操痛哭流涕,派人向其家人赠送两千斛稻谷,并要求分成两份,有人不解,曹操解释说:“一半是朝廷规矩,一半是我私人感情。”
袁涣有个姑姑,是蔡邕的母亲,所以袁涣和蔡邕是表兄弟,曹操和蔡邕关系也很好,曹操亲待袁涣,可能也有这部分原因,当然,笔者认为最重要的仍然是袁涣的人格魅力,让曹操非常放心。
《太平御览·卷513》引《先贤行状》:蔡伯喈母,袁曜卿之姑也。
袁涣死于建安年间,他的四个儿子和从弟子嗣,入魏朝为官,再入晋,相较在汉末衰亡的汝南袁氏来说,天下袁氏当以袁滂、袁涣这一支后裔最为显贵。
在晋代,陈郡袁氏后人有袁崧(一作山松)著《后汉书》(八家《后汉书》之一),袁宏著《后汉纪》(编年体史书),同时,陈郡袁氏也是东晋乔姓四大家族之一(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陈郡袁氏、兰陵萧氏)。
PS:前辈所作,前传删除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