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影帝的诞生[美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日落大道,制定电影规则的还是原来的那批人。
威廉和李安花了一些时间讨论哈维·韦恩斯坦是怎么用不平等及剥削的手段对待外国电影人的,以及目前好莱坞的权力结构及游戏规则什么时候才会发生改变。
结论是除非出现一种新的电影形式——正如HBO的剧集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电视剧的概念,动摇了五大公共电视网的地位,并成功让自己跻身六大电视台之一那样——否则的话,新兴电影公司做的再成功,也只能成为下一个米拉麦克斯或下一个威尔洛特,威胁不到七大的地位。当然,如果学日本人那样直接砸钱,照搬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索尼买下哥伦比亚的模式收购一家影业集团,那就另说。
顺着这个话题,威廉还谈起了流媒体电影,不过这个概念现在太过新颖了,就连热衷于尝试新事物的李安,都觉得它有点过于大胆冒险。
虽然威廉和李安讨论这些话题时是很轻松愉快,但是有必要一直谈论这些么?当然没有必要。而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无非是想用些新的话题来转移之前的尴尬罢了,总不能才刚说了中断合作,后面立刻就抬脚走人。
威廉也好,李安也罢,都在尽量维持一种友好的氛围,不论合作与否,都支持并尊重对方决定的那种。
其实,威廉当初特意约李安去Mr.Chow餐厅吃饭,并被媒体拍到,也是出于这样的考量——通过新闻传递出他和李安私交不错的信息,如果最后合作不成,也让所有人明白《断背山》的所有洽谈都是在友好平和的状态下进行的,就算不再合作,也是因为理念分歧或档期不合适的原因,避免媒体过多脑补,制造出一大堆分裂不合的绯闻出来。
毕竟《断背山》一开始被公众熟知,就是因为威廉的参与,他是人人皆知的头号男主角,突然决定退出,可能让有人会臆测其中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幕。媒体会兴奋的像一群发现了有缝蛋的苍蝇,无休止的骚扰威廉、李安及其他剧组工作人员,给接替威廉的演员带去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些负面因素,无疑都会影响到电影的顺利完成,也是制作兼投资方的威尔洛特不希望发生的。
等到咖啡已经没了热度,两人的话题已经从其他话题绕了回来,自然而然的谈起了更换主演的消息要怎么对外发布、用什么样的理由,以及公关应对等等,并很快达成了共识。
威廉看了看手表,还有时间去经纪人的办公室一趟,他站起身和李安告别:“三天后的剧本排练会我就不参加了,尽快定下主演,制片人会议上再见。”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威廉·布兰德利都能成为最大的发光体,在他坐着喝咖啡的时候,人们不敢上前打扰,却会假作不经意的回身扫视,转头就和同伴兴奋低语“没错!是他!”,在他起身离开的时候,人们又会用视线追逐着他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了才和同伴开始窃窃私语。
威廉的离开,带走了其他顾客对李安的最后一点关注度,咖啡厅在沸腾了片刻之后重归平静,李安本来是准备走的,突然又不想立刻离开了,摸了摸已经凉透的杯子,他喊来服务生,重新点了一杯咖啡,然后望着前方陷入了沉思。
此时此刻,李安的心里有说不上来的复杂感觉,既有怅然若失,也有如释重负。
从第一次看到《断背山》的剧本,李安就知道,这个题材的故事在好莱坞想要顺利拍摄完成并上映,注定会遭遇重重的阻碍和压力,他和詹姆士·沙姆斯那些徒劳无功的奔波努力也印证了这一点。
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把《断背山》定位成了一部面向小众的文艺片,詹姆士·沙姆斯纯粹是抱着完成心愿的想法,一定要把这个在好莱坞漂泊多年、没有制片厂愿意接手的剧本拍出来,而李安除了确实是被剧本感动以外,也想通过重新定位自己电影风格的方式来缓解《绿巨人》失败带来的创伤,两人既不苛求影片以后能有多高票房也不奢求获奖——当然了,《断背山》的故事很合欧洲市场的口味,所以也可以试试去欧洲电影节参展,看后期制作的时间进度,最好能赶得上戛纳或者威尼斯电影节。
威廉就在焦点影业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了,他的投资和出演,直接将《断背山》从默默无闻送上了好莱坞最关注新片名单——毕竟这可是能被威廉·布兰德利看上的剧本!
威廉·布兰德利的选片眼光,是无数电影演员渴望知道却又苦思不解的谜题,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商业及艺术领域皆有成果的双赢之作,有些电影遭遇北美票房滑铁卢,但偏偏在海外市场吃得开,还大受追捧,有些电影全球票房确实不佳,但转身就斩获了无数奖项。一部部影片数到最后,竟然没有一部烂片,也没人能说清楚到底是这些影片成就了威廉·布兰德利,还是威廉·布兰德利成就了这些电影。
李安一开始认为《断背山》能遇到威廉·布兰德利是极大的幸运,但后来他才发现,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伴随着高热度席卷而来的,是太多的关注和太多的争议,这让从没走进过好莱坞核心圈子的李安感到手足无措,电影还没正式开机,他又不能以电影拍摄为借口躲去加拿大找清净。不过,就算电影已经开拍了大概也没用,蜂拥而至的媒体记者会把落基山脉塞满的,说不定他们还会出动直升机。
说实话,身为一名华人导演,李安和阿方索·卡隆等外籍导演一样奉行着低调的行事准则,他更想在默默无闻中把影片拍好,绝不希望这种万众瞩目的状态持续太久。更何况,连他的家乡台湾现在都在热炒他和威廉·布兰德利的合作,而《断背山》的题材又让主流媒体感情复杂,李安的弟弟在和他商量着提前买下《断背山》台湾发行权的时候,还随口抱怨为什么他不能和威廉·布兰德利合作一部其他题材的电影,那样会更赚钱。
,在日落大道,制定电影规则的还是原来的那批人。
威廉和李安花了一些时间讨论哈维·韦恩斯坦是怎么用不平等及剥削的手段对待外国电影人的,以及目前好莱坞的权力结构及游戏规则什么时候才会发生改变。
结论是除非出现一种新的电影形式——正如HBO的剧集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电视剧的概念,动摇了五大公共电视网的地位,并成功让自己跻身六大电视台之一那样——否则的话,新兴电影公司做的再成功,也只能成为下一个米拉麦克斯或下一个威尔洛特,威胁不到七大的地位。当然,如果学日本人那样直接砸钱,照搬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索尼买下哥伦比亚的模式收购一家影业集团,那就另说。
顺着这个话题,威廉还谈起了流媒体电影,不过这个概念现在太过新颖了,就连热衷于尝试新事物的李安,都觉得它有点过于大胆冒险。
虽然威廉和李安讨论这些话题时是很轻松愉快,但是有必要一直谈论这些么?当然没有必要。而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无非是想用些新的话题来转移之前的尴尬罢了,总不能才刚说了中断合作,后面立刻就抬脚走人。
威廉也好,李安也罢,都在尽量维持一种友好的氛围,不论合作与否,都支持并尊重对方决定的那种。
其实,威廉当初特意约李安去Mr.Chow餐厅吃饭,并被媒体拍到,也是出于这样的考量——通过新闻传递出他和李安私交不错的信息,如果最后合作不成,也让所有人明白《断背山》的所有洽谈都是在友好平和的状态下进行的,就算不再合作,也是因为理念分歧或档期不合适的原因,避免媒体过多脑补,制造出一大堆分裂不合的绯闻出来。
毕竟《断背山》一开始被公众熟知,就是因为威廉的参与,他是人人皆知的头号男主角,突然决定退出,可能让有人会臆测其中是不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幕。媒体会兴奋的像一群发现了有缝蛋的苍蝇,无休止的骚扰威廉、李安及其他剧组工作人员,给接替威廉的演员带去巨大的舆论压力,这些负面因素,无疑都会影响到电影的顺利完成,也是制作兼投资方的威尔洛特不希望发生的。
等到咖啡已经没了热度,两人的话题已经从其他话题绕了回来,自然而然的谈起了更换主演的消息要怎么对外发布、用什么样的理由,以及公关应对等等,并很快达成了共识。
威廉看了看手表,还有时间去经纪人的办公室一趟,他站起身和李安告别:“三天后的剧本排练会我就不参加了,尽快定下主演,制片人会议上再见。”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威廉·布兰德利都能成为最大的发光体,在他坐着喝咖啡的时候,人们不敢上前打扰,却会假作不经意的回身扫视,转头就和同伴兴奋低语“没错!是他!”,在他起身离开的时候,人们又会用视线追逐着他的背影,直到看不见了才和同伴开始窃窃私语。
威廉的离开,带走了其他顾客对李安的最后一点关注度,咖啡厅在沸腾了片刻之后重归平静,李安本来是准备走的,突然又不想立刻离开了,摸了摸已经凉透的杯子,他喊来服务生,重新点了一杯咖啡,然后望着前方陷入了沉思。
此时此刻,李安的心里有说不上来的复杂感觉,既有怅然若失,也有如释重负。
从第一次看到《断背山》的剧本,李安就知道,这个题材的故事在好莱坞想要顺利拍摄完成并上映,注定会遭遇重重的阻碍和压力,他和詹姆士·沙姆斯那些徒劳无功的奔波努力也印证了这一点。
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把《断背山》定位成了一部面向小众的文艺片,詹姆士·沙姆斯纯粹是抱着完成心愿的想法,一定要把这个在好莱坞漂泊多年、没有制片厂愿意接手的剧本拍出来,而李安除了确实是被剧本感动以外,也想通过重新定位自己电影风格的方式来缓解《绿巨人》失败带来的创伤,两人既不苛求影片以后能有多高票房也不奢求获奖——当然了,《断背山》的故事很合欧洲市场的口味,所以也可以试试去欧洲电影节参展,看后期制作的时间进度,最好能赶得上戛纳或者威尼斯电影节。
威廉就在焦点影业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了,他的投资和出演,直接将《断背山》从默默无闻送上了好莱坞最关注新片名单——毕竟这可是能被威廉·布兰德利看上的剧本!
威廉·布兰德利的选片眼光,是无数电影演员渴望知道却又苦思不解的谜题,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商业及艺术领域皆有成果的双赢之作,有些电影遭遇北美票房滑铁卢,但偏偏在海外市场吃得开,还大受追捧,有些电影全球票房确实不佳,但转身就斩获了无数奖项。一部部影片数到最后,竟然没有一部烂片,也没人能说清楚到底是这些影片成就了威廉·布兰德利,还是威廉·布兰德利成就了这些电影。
李安一开始认为《断背山》能遇到威廉·布兰德利是极大的幸运,但后来他才发现,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伴随着高热度席卷而来的,是太多的关注和太多的争议,这让从没走进过好莱坞核心圈子的李安感到手足无措,电影还没正式开机,他又不能以电影拍摄为借口躲去加拿大找清净。不过,就算电影已经开拍了大概也没用,蜂拥而至的媒体记者会把落基山脉塞满的,说不定他们还会出动直升机。
说实话,身为一名华人导演,李安和阿方索·卡隆等外籍导演一样奉行着低调的行事准则,他更想在默默无闻中把影片拍好,绝不希望这种万众瞩目的状态持续太久。更何况,连他的家乡台湾现在都在热炒他和威廉·布兰德利的合作,而《断背山》的题材又让主流媒体感情复杂,李安的弟弟在和他商量着提前买下《断背山》台湾发行权的时候,还随口抱怨为什么他不能和威廉·布兰德利合作一部其他题材的电影,那样会更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