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明月东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宽甸界内渡过浦石河,山势明显趋缓,在千山堡骑兵们的眼里,这甚至不能称之为山。既没有明显陡峭之处,也没有能形成关隘的谷口,只要顺着缓缓延伸的山脚,有无数可以行进的小路向北通向辽东腹地。在走约七八十里山路,中间趟过一条小河,便能站在瑷河北岸,隔着望去,便是无数更加矮小的丘陵以及更为宽阔的平地。这才使骑兵们觉得,适才那些山仍然是山,当然,当骑兵们最终体验到平原地带的一马平川时,才算明白作为一名骑兵究竟意味着什么。
叆河是辽东都司最初设立河东防线的前沿,由上游的瑷阳堡到凤凰城再一直延伸至九连城,叆河南岸一带修筑有不少堡寨,由辽阳至鸭绿江的驿道也经过多年的修整,是连接朝鲜与大明的唯一通道。随后因宽甸五堡的修筑,边墙外移,叆河便成了辽东内腹的安居之所。镇江堡便在叆河与鸭绿江的交汇处,由朝鲜进京的使节可以放心大胆地享用沿驿道行走的平稳与安全,还可以在每隔数十里便出现的驿站休息,而驿道上往来络绎不绝的商旅行人,又让人几乎忘记这辽东是一直没有停滞过的硝烟弥漫之地。
即是如此,镇江堡沿江一带平坦的土地上,大片的农田一望无际,大大小小的农庄随处可见,若不是镇江堡以及沿江各堡寨上飘飞的旌旗以及黑森森的炮口,这一带还真有些江南平原的味道。这就使得那些稍稍富裕的人家纷纷到此定居落户,在沿江一带垦出更多的农田。辽东都司对此还是持鼓励态度,农事本就是大明朝的根本,何况辽东向来粮食缺乏,既然能带来更多的农产,哪有不支持的道理?尽管这些迁居至此的农庄人家多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背景,这粮税并不能有显著的增加,但朝廷上总还有眼光深远的文官,这民间粮食的增多,也是国力的一部分,至少在辽东军马粮食不足时,在本地采买也能弥补一定的缺额。当然,这中间自然也有一部分农田是那些眼光深远的文官们或明或暗的私产。在辽东卫所至少在各级经历司一级或是兵备道等品级的官员,隐藏的田产足以让人咂舌,但这些数字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总数,也无人会去追根究底。
七月初五午时,一百二十八名千山堡骑兵由四面八方逐渐聚拢在一处农庄周围。这些骑兵都没有穿戴骑兵制式装备,他们或是商贩,或是脚夫,甚至还有扮作算命的,卖土产的山民等等,混迹于人流中,分批潜入。除了最后出现的苏翎。
思前想后,苏翎还是决定带着二十名明军振武营打扮的骑兵越过浦石河,于午时与骑兵们汇合。不过,唯一这二十几人任然原样打扮。千山堡的黑色铠甲已不好改色,但大致样式跟明军也不会差,再说,这般大摇大摆的一路奔驰,在这个地方除了明军再无其它可能。这一路本来,倒是丝毫没收到怀疑。
这一百二十八名骑兵,是作为一次实地演练在此聚集。他们是千山堡骑兵近七成的小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既有实战经验,又有可供提升的军功。宽甸五堡刚一易手,作为后续手段之一,这些骑兵便被立即召集到宽甸堡里,进入苏翎久久策划而终于可以初步实现的千山堡千山学堂武官学院。同时,作为那五百名管事集中学习千山堡规矩的建制也被保留下来,尽管简陋,但陈家大小姐陈芷云已经在着手后续学员的甄选事宜。
骑兵们的目标,便是已被暗中围住的农庄。
这个农庄很大,依山而建足有数百屋舍,重重叠叠的屋檐一直堆到后山的那片茂林边缘。在这些屋舍的三面,是五六千亩长势极好的农田。显而易见,这般好的地方,等闲之辈如何可得?
苏翎带着护卫骑兵一直奔至农庄前一里处才放慢缓缓前进,四周的骑兵小队已经全部到位,只等苏翎进入村子口那道木门,便立即按事先分派的动手。
这样规模的农庄,既然属于大户之家,这看家护院的家丁自然不少,只是苏翎已经得知,农庄内有近三百家丁,已经过一定的训练,倒算是具有战力。不过这地处边墙之内,离宽甸堡都还尚远,这防备的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辈,整个农庄外围不过是一道两人多高的石墙,三个人徒手便能登上,而石墙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影,是否在瞭望很难说。
苏翎带着二十名骑兵一路小跑着向农庄行进。这午时正是饭后慵懒之际,那农庄门口的几个家丁远远看着苏翎这队骑兵不紧不慢地过来,却一点也没有惊奇之色,他们的主人一向与官府来往甚密,这在辽东,官府便是武人,这哪一个不是带着几十上百人... -->>
自宽甸界内渡过浦石河,山势明显趋缓,在千山堡骑兵们的眼里,这甚至不能称之为山。既没有明显陡峭之处,也没有能形成关隘的谷口,只要顺着缓缓延伸的山脚,有无数可以行进的小路向北通向辽东腹地。在走约七八十里山路,中间趟过一条小河,便能站在瑷河北岸,隔着望去,便是无数更加矮小的丘陵以及更为宽阔的平地。这才使骑兵们觉得,适才那些山仍然是山,当然,当骑兵们最终体验到平原地带的一马平川时,才算明白作为一名骑兵究竟意味着什么。
叆河是辽东都司最初设立河东防线的前沿,由上游的瑷阳堡到凤凰城再一直延伸至九连城,叆河南岸一带修筑有不少堡寨,由辽阳至鸭绿江的驿道也经过多年的修整,是连接朝鲜与大明的唯一通道。随后因宽甸五堡的修筑,边墙外移,叆河便成了辽东内腹的安居之所。镇江堡便在叆河与鸭绿江的交汇处,由朝鲜进京的使节可以放心大胆地享用沿驿道行走的平稳与安全,还可以在每隔数十里便出现的驿站休息,而驿道上往来络绎不绝的商旅行人,又让人几乎忘记这辽东是一直没有停滞过的硝烟弥漫之地。
即是如此,镇江堡沿江一带平坦的土地上,大片的农田一望无际,大大小小的农庄随处可见,若不是镇江堡以及沿江各堡寨上飘飞的旌旗以及黑森森的炮口,这一带还真有些江南平原的味道。这就使得那些稍稍富裕的人家纷纷到此定居落户,在沿江一带垦出更多的农田。辽东都司对此还是持鼓励态度,农事本就是大明朝的根本,何况辽东向来粮食缺乏,既然能带来更多的农产,哪有不支持的道理?尽管这些迁居至此的农庄人家多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背景,这粮税并不能有显著的增加,但朝廷上总还有眼光深远的文官,这民间粮食的增多,也是国力的一部分,至少在辽东军马粮食不足时,在本地采买也能弥补一定的缺额。当然,这中间自然也有一部分农田是那些眼光深远的文官们或明或暗的私产。在辽东卫所至少在各级经历司一级或是兵备道等品级的官员,隐藏的田产足以让人咂舌,但这些数字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总数,也无人会去追根究底。
七月初五午时,一百二十八名千山堡骑兵由四面八方逐渐聚拢在一处农庄周围。这些骑兵都没有穿戴骑兵制式装备,他们或是商贩,或是脚夫,甚至还有扮作算命的,卖土产的山民等等,混迹于人流中,分批潜入。除了最后出现的苏翎。
思前想后,苏翎还是决定带着二十名明军振武营打扮的骑兵越过浦石河,于午时与骑兵们汇合。不过,唯一这二十几人任然原样打扮。千山堡的黑色铠甲已不好改色,但大致样式跟明军也不会差,再说,这般大摇大摆的一路奔驰,在这个地方除了明军再无其它可能。这一路本来,倒是丝毫没收到怀疑。
这一百二十八名骑兵,是作为一次实地演练在此聚集。他们是千山堡骑兵近七成的小队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既有实战经验,又有可供提升的军功。宽甸五堡刚一易手,作为后续手段之一,这些骑兵便被立即召集到宽甸堡里,进入苏翎久久策划而终于可以初步实现的千山堡千山学堂武官学院。同时,作为那五百名管事集中学习千山堡规矩的建制也被保留下来,尽管简陋,但陈家大小姐陈芷云已经在着手后续学员的甄选事宜。
骑兵们的目标,便是已被暗中围住的农庄。
这个农庄很大,依山而建足有数百屋舍,重重叠叠的屋檐一直堆到后山的那片茂林边缘。在这些屋舍的三面,是五六千亩长势极好的农田。显而易见,这般好的地方,等闲之辈如何可得?
苏翎带着护卫骑兵一直奔至农庄前一里处才放慢缓缓前进,四周的骑兵小队已经全部到位,只等苏翎进入村子口那道木门,便立即按事先分派的动手。
这样规模的农庄,既然属于大户之家,这看家护院的家丁自然不少,只是苏翎已经得知,农庄内有近三百家丁,已经过一定的训练,倒算是具有战力。不过这地处边墙之内,离宽甸堡都还尚远,这防备的不过是些鸡鸣狗盗之辈,整个农庄外围不过是一道两人多高的石墙,三个人徒手便能登上,而石墙上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影,是否在瞭望很难说。
苏翎带着二十名骑兵一路小跑着向农庄行进。这午时正是饭后慵懒之际,那农庄门口的几个家丁远远看着苏翎这队骑兵不紧不慢地过来,却一点也没有惊奇之色,他们的主人一向与官府来往甚密,这在辽东,官府便是武人,这哪一个不是带着几十上百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