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蝴蝶变成了大白鹅 (1/2)
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扶桑镜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文久二年(1862年)闰八月,横滨劝业银行成立,总裁为三冈八郎,其业务呢,主要是短期放贷给与洋人贸易的商人。
原来,洋人收购扶桑物产,这小额还好,大额则往往有三个月的账期,扶桑商人无不为之苦恼:
一个呢,压三个月的帐,这资金周转不就紧张了嘛;
二一个,这其中的风险也不能说没有,洋商跑路虽然不常见可也是有的,而且为此各家都在横滨派人盯守,又无端增加了一笔费用。
而洋商这么做的理由也很强大,扶桑商人往往抱团抬价,这三个月的账期一出,为了尽早拿到款项,这扶桑商人的联盟就维系不住了——当然,三个月的钱息积少成多,也算洋商的一笔额外进项。
因此横滨劝业银行一出现,对扶桑商人是个大利好:
这洋商的付款单,如今可以直接交给银行抵押变现,虽然交了些利息,不过看在资金周转和风险规避的份上,肯定是值得的。
而且愿意拿三个月再结账,也没说不行啊。
这多一条路,谁敢说不香!
而银行呢,则因为有幕府的背景,洋商也不好过于刁难,因此也有的赚,而积少成多之下,前景可期。
这桥本纲纪的接风洗尘宴席,举办在十月十五日,而横滨劝业银行两个月前开始运作,其收购的第一批洋商付款单,到此时亦然陆续开始变现。
三冈八郎提起这些,自然是踌躇满志,而在座的各家陪臣,也很是开心。
这些人为啥开心啊?
当然是因为银行也有自家股份,这没赔就是好事,何况听总裁三冈这么一说,居然分红可期,这不是意外之喜嘛。
当初,胜手方老中久世广周提出建立西式银行,之后获得了幕府同意,虽然打着经世济民的旗号,可奈何外界不这么看啊:
类似中华钱庄的两替商等,在扶桑早就出现了,最著名的就是两百年前成立的大坂“十人组两替商”。
如今幕府自己搞这个西式银行,“武士不善于经商”这个先不提,架构、名称和记账等的革新也不论,可存钱倒给利息是什么鬼?
要知道,就算“十人两替”这样的豪商,你要上门存钱,也是要给人家交保管费的,至于钱息,是拜托这些豪商放贷才能有。
像这样随随便便就有钱息可拿,幕府你是认真的?
因此诸侯和幕臣,都认为这是幕府研究出来的一种新姿势,为的就是搜刮钱财。
可后面这个看法有些动摇,因为幕府并未采用什么强硬法令要求存款,但毕竟时日尚浅,放长线钓大鱼也有可能,因此大家还是观望的多——扶桑对外开埠以来,经纶凋敝、民不聊生,但其实有钱的还是不少,只是苦于没有投资途径罢了。
但个人可以观望,可诸侯就无法彻底置身事外了:
六月的小朝廷敕旨,其中不是说让幕府选拔诸侯五大佬辅政么,治政的庆喜、庆永一番操作,居然将此事与银行关联起来。
原本的幕藩体制,朝廷委大政于幕府,这大权尽落于谱代大名、大身旗本手中,如今嘛,扶桑飘摇、幕藩离心,为了共度时艰也好,为了防止诸侯跑去拥立朝廷也罢,反正这分权共议势在必行。
可具体怎么操作,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扶桑体量小,近年动荡和对外开埠大有干系,因此,这内外贸易可以算是当今的头等大事。
因此,庆喜、庆永将银行当做深化幕藩合作的探路石,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之前呢,幕府独断专行把关税都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如今嘛,则是通过横滨劝业银行开出了口子,开启了利益均沾的模式。
别看如今物议汹涌,可幕府毕竟一家独大了两百多年,诸侯尤其是外样,此时还真没有一步登天的想法,因此,在仔细考虑银行的利弊之后,大家陆续入股。
此
前,万延元年(1860年)闰三月,江户发出了五品江户回令,对杂谷、水油、蜡、吴服、生丝五种货物,要求在横滨统购统销,而这经营权嘛,自然落入到和幕府关系密切的豪商手中。
如今借着横滨劝业银行成立的契机,幕府放开了口子,表示五品回令还要继续实行,但经营权可以放开,如今各家的御用商人都可以来分一杯羹。
实际上,幕府这也是没办法:
五品江户回令是规定了统购统销,奈何很多强力大名他们不遵守啊。
比如利润最大的生丝,有路子的自己干起了密贸易,至于没路子的,那就找有路子的搭伙呗,反正谁也不肯让幕府白白揩油。
现在这经营权一放开,横滨的贸易增长指日可待,于是劝业银行的优势立马体现出来,有一句话叫财雄势大,谁掌握了这家银行,无疑就变相掌握了商人和贸易份额。
说实话,如果不是顾忌幕府、风险和本钱有限,诸侯恨不得自己开这么一家银行。
而且呢,幕府也一改原本横行霸道的作风,将横滨劝业银行作为半官府机构,虽然归勘定方管辖,但人员和经营完全自主,全部由出资各家协商。
为示人以诚,虽然第一笔本钱十万金是幕府出的,但连总裁都是由越前福井藩士三冈八郎出任。
被看只是小小一家银行,可实际上却有遥控对洋人贸易的前景,那既然幕府愿意分肥,自然有人捧场。
今日晚宴之后留下的,各家在银行都有出资,其中以庆永、庆喜和岛津三家为多,各有三万金的投入。
看庆永的心腹三冈八郎在那里夸夸其谈,而在座的又多有奉承,庆喜的谋主藤田彪可坐不住了,他忍不住刺了一句:
“攘夷在即,这银行却有助洋人贸易,恐怕不妥吧。”
此言大煞风景,因此一出就满座愕然:
“这... -->>
文久二年(1862年)闰八月,横滨劝业银行成立,总裁为三冈八郎,其业务呢,主要是短期放贷给与洋人贸易的商人。
原来,洋人收购扶桑物产,这小额还好,大额则往往有三个月的账期,扶桑商人无不为之苦恼:
一个呢,压三个月的帐,这资金周转不就紧张了嘛;
二一个,这其中的风险也不能说没有,洋商跑路虽然不常见可也是有的,而且为此各家都在横滨派人盯守,又无端增加了一笔费用。
而洋商这么做的理由也很强大,扶桑商人往往抱团抬价,这三个月的账期一出,为了尽早拿到款项,这扶桑商人的联盟就维系不住了——当然,三个月的钱息积少成多,也算洋商的一笔额外进项。
因此横滨劝业银行一出现,对扶桑商人是个大利好:
这洋商的付款单,如今可以直接交给银行抵押变现,虽然交了些利息,不过看在资金周转和风险规避的份上,肯定是值得的。
而且愿意拿三个月再结账,也没说不行啊。
这多一条路,谁敢说不香!
而银行呢,则因为有幕府的背景,洋商也不好过于刁难,因此也有的赚,而积少成多之下,前景可期。
这桥本纲纪的接风洗尘宴席,举办在十月十五日,而横滨劝业银行两个月前开始运作,其收购的第一批洋商付款单,到此时亦然陆续开始变现。
三冈八郎提起这些,自然是踌躇满志,而在座的各家陪臣,也很是开心。
这些人为啥开心啊?
当然是因为银行也有自家股份,这没赔就是好事,何况听总裁三冈这么一说,居然分红可期,这不是意外之喜嘛。
当初,胜手方老中久世广周提出建立西式银行,之后获得了幕府同意,虽然打着经世济民的旗号,可奈何外界不这么看啊:
类似中华钱庄的两替商等,在扶桑早就出现了,最著名的就是两百年前成立的大坂“十人组两替商”。
如今幕府自己搞这个西式银行,“武士不善于经商”这个先不提,架构、名称和记账等的革新也不论,可存钱倒给利息是什么鬼?
要知道,就算“十人两替”这样的豪商,你要上门存钱,也是要给人家交保管费的,至于钱息,是拜托这些豪商放贷才能有。
像这样随随便便就有钱息可拿,幕府你是认真的?
因此诸侯和幕臣,都认为这是幕府研究出来的一种新姿势,为的就是搜刮钱财。
可后面这个看法有些动摇,因为幕府并未采用什么强硬法令要求存款,但毕竟时日尚浅,放长线钓大鱼也有可能,因此大家还是观望的多——扶桑对外开埠以来,经纶凋敝、民不聊生,但其实有钱的还是不少,只是苦于没有投资途径罢了。
但个人可以观望,可诸侯就无法彻底置身事外了:
六月的小朝廷敕旨,其中不是说让幕府选拔诸侯五大佬辅政么,治政的庆喜、庆永一番操作,居然将此事与银行关联起来。
原本的幕藩体制,朝廷委大政于幕府,这大权尽落于谱代大名、大身旗本手中,如今嘛,扶桑飘摇、幕藩离心,为了共度时艰也好,为了防止诸侯跑去拥立朝廷也罢,反正这分权共议势在必行。
可具体怎么操作,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这扶桑体量小,近年动荡和对外开埠大有干系,因此,这内外贸易可以算是当今的头等大事。
因此,庆喜、庆永将银行当做深化幕藩合作的探路石,真是一点也不奇怪。
之前呢,幕府独断专行把关税都放到了自己的口袋里;如今嘛,则是通过横滨劝业银行开出了口子,开启了利益均沾的模式。
别看如今物议汹涌,可幕府毕竟一家独大了两百多年,诸侯尤其是外样,此时还真没有一步登天的想法,因此,在仔细考虑银行的利弊之后,大家陆续入股。
此
前,万延元年(1860年)闰三月,江户发出了五品江户回令,对杂谷、水油、蜡、吴服、生丝五种货物,要求在横滨统购统销,而这经营权嘛,自然落入到和幕府关系密切的豪商手中。
如今借着横滨劝业银行成立的契机,幕府放开了口子,表示五品回令还要继续实行,但经营权可以放开,如今各家的御用商人都可以来分一杯羹。
实际上,幕府这也是没办法:
五品江户回令是规定了统购统销,奈何很多强力大名他们不遵守啊。
比如利润最大的生丝,有路子的自己干起了密贸易,至于没路子的,那就找有路子的搭伙呗,反正谁也不肯让幕府白白揩油。
现在这经营权一放开,横滨的贸易增长指日可待,于是劝业银行的优势立马体现出来,有一句话叫财雄势大,谁掌握了这家银行,无疑就变相掌握了商人和贸易份额。
说实话,如果不是顾忌幕府、风险和本钱有限,诸侯恨不得自己开这么一家银行。
而且呢,幕府也一改原本横行霸道的作风,将横滨劝业银行作为半官府机构,虽然归勘定方管辖,但人员和经营完全自主,全部由出资各家协商。
为示人以诚,虽然第一笔本钱十万金是幕府出的,但连总裁都是由越前福井藩士三冈八郎出任。
被看只是小小一家银行,可实际上却有遥控对洋人贸易的前景,那既然幕府愿意分肥,自然有人捧场。
今日晚宴之后留下的,各家在银行都有出资,其中以庆永、庆喜和岛津三家为多,各有三万金的投入。
看庆永的心腹三冈八郎在那里夸夸其谈,而在座的又多有奉承,庆喜的谋主藤田彪可坐不住了,他忍不住刺了一句:
“攘夷在即,这银行却有助洋人贸易,恐怕不妥吧。”
此言大煞风景,因此一出就满座愕然:
“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