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秋风传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殿下……”
“我就那么一问,”朱棣淡淡笑道:“说实在的,我很能理解父皇当年的心情。换作是我当了皇上,立太子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立嫡长子,而不以实际能力才华论事?我还真不知道。毕竟,万民之口,天下人心,是帝王一生成败所在,我不能不有所顾虑。”
两个人转过一个弯,却吃了一惊。方才同桌吃鸭汤粉的那个老汉正悠然自得地立在墙根,显然是在等他们,见到二人出现,便迎上来行礼道:
“草民叩见燕王殿下。”
两个人吃了一惊,立刻四周张望了一下,见没有人,才稍稍安定下来。朱棣冷冷说道:
“这位老伯,您认错人了。燕王在北平呢。”
那老汉直起身来,笑吟吟地直视着两人,说道:
“殿下果然谨慎。不过,金某若连殿下站在面前都认不出来,那我才真是白活了。这位,没猜错的话,就是昔日让朝廷谈虎色变,世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高手沈如风的独子,今日的承安仪宾大人了?”
两个人又吃了一惊。面前的人瞬间消失了一切老人应有的老态,体格健壮,红光满面,声音宽广宏亮,双目炯炯有神,有些得意地望着他们的惊诧,看样子也就四十多岁,绝不是刚才同桌的那个老汉。
朱棣惊讶片刻,立刻恢复了冷静,鄙夷地说道:“先生好高明的化装术啊。”
说完,他拔腿要走,那人却在身后泰然自若地说道:
“高皇帝本欲将皇位传给殿下,迫于无奈没有如愿。今上又是他的长孙,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高皇帝虽然对殿下心中有愧,还是在临终前密令驸马梅殷全力辅佐保护太孙。只可惜,今上对梅驸马似乎不怎么看中,只在刚开始命他在江淮布防拦截殿下奔丧,从那之后,便再无所用了。”
朱棣心里一动,停住脚步,转过身来,望着那人。
“先生究竟是何方高人?对孤有何求?”
那人笑道:“殿下终于肯承认自己的万金之身了。殿下身边,听说有一位袁廷玉高人暗中相助?”
朱棣沉默片刻,道:“不错。先生有话,请先生直言。”
那人捏了捏自己下巴上一撮山羊须,不慌不忙地说道: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高皇立皇太孙之时,应天城里出现了一神秘道人,一路高歌一首童谣,弄得京城大街小巷人心惶惶,宫中听闻也甚是惶惑。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高皇将崩之时,该道人又一次出现在应天,走街串巷,放声高歌同一首童谣,闹得满城风雨,宫中上下更是坐立不安。锦衣卫全城出动抓捕该道人,可在他们出动之前,这个道人就已经突然之间销声匿迹,人间蒸发了。高皇帝深感不祥,这才会在临终前授予梅驸马密令。”
朱棣轻轻问道:“那是一首什么童谣?”
那人望了望四周,看了一眼沈若寥,微笑道:
“这童谣只有短短的三句:‘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沈若寥心里一震,只觉得一股劲风从脊柱上刮过,不冷不热,但是力量大得惊人,吹得他险些一个踉跄。
朱棣安详地一笑,望着那人,拜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回礼道:“不敢当殿下如此大礼。鄙人姓金,单名一个忠字。”
朱棣顿时喜出望外:“原来阁下就是金忠先生。道衍大师在孤面前称赞先生很久了。孤曾经求他邀请先生来北平,他却说先生和袁廷玉不一样,不用写信,先生自己会出现的。今日看来果然如此。先生怎知孤是谁呢?”
金忠道:“袁廷玉从十个醉汉当中认出殿下,为何我金忠不能?其实殿下有所不知,我与袁廷玉、道衍大师向来交情甚厚,道衍大师虽然没有写信,袁廷玉却自作主张寄信给我,邀我北上了。听闻殿下携仪宾大人入宫朝贺,所以金某特意赶来应天,自信可以找到殿下,却不料运气如此之好,还可以为殿下和仪宾郎付一碗鸭汤粉钱。”
朱棣开心地笑道:“难怪那摊主恶言相向,孤还觉得他鸭汤粉甚为可口呢。孤身边多了金先生这样的人才,自然是吃得香睡得香了。”
金忠圆滑地说道:“殿下抬举金某了;让殿下吃得香金某勉强可以尽力;让您睡得香那就只有靠仪宾大人了。”
朱棣道:“金先生来得正好,孤还担心天子会想尽名目阻拦我回北平,有了先生在,又有若寥的身手,孤足可以高枕无忧了。”
金忠道:“殿下过奖。金忠唯为殿下尽忠而已。殿下命中注定为一代圣君,岂是金忠一个小小的江湖术士所能左右的。我只盼早日陪殿下一同回北平,早日助殿下成就大明千秋万岁之业,金忠才能平庸,一生也就这点儿小小的理想了。”
朱棣笑道:“孤身边有道衍大师和姚树德,现在又有袁廷玉和金忠高人,正可谓孤的商山四皓,我又何愁大事不成。不知先生下榻何处?”
金忠道:“就在鼓楼大街京华客栈。”
朱棣道:“远了些。不过也好,避人耳目。先生请先回京华客栈稍歇,孤与户部侍郎卓敬约好,下午去登门造访,现在时辰已经差不多了。等孤访完卓惟恭,便去找先生。”
金忠道:“殿下所住京城王府,只是昨日一夜未曾有守,当夜魏国公将守备重点布在沿江一带,以及秦淮河上下入江口,所幸殿下并未冒险离京。现在王府又恢复了御林军把守,殿下访完卓惟恭,还是直接回去为妙。金忠会想办法去见殿下的。殿下万不可在此时授人口实。”
朱棣带着沈若寥造访了恭候在家的卓敬,一番彬彬有礼的谈话之后,双方都有些闷闷不乐。卓敬极端客气地邀请燕王和承安仪宾用过晚饭再走,朱棣也极端客气地婉拒了邀请,离开了卓府。
天色已晚,两个人都不愿回王府等待他们的一大桌山珍海味面前去;好在有先见之明的金忠告辞之前又豪爽地塞给了沈若寥一张宝钞,以备万一;两个人于是寻了一个小酒馆,叫了些简简单单的素菜,二两清酒。
朱棣呷了一口酒,望了望窗外的街景,叹道:
“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真是无奈啊。”
沈若寥望了望周围;燕王的声音很轻,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他说道:
“王爷觉得,卓侍郎比铁鼎石还要优秀?”
朱棣微笑地望着他。“你看呢?”
“我看二人平分秋色。”
朱棣道:“铁鼎石远不如卓惟恭有才,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与此人辩论,每一言出辄有与众不同之处。如果剔除才学,要论人品风骨相貌,他倒的确很像铁铉,无论哪一方面,二人都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卓惟恭之才可比方正学,又远不如方正学古板。如果说方正学正像他的老师宋濂,那卓惟恭就像是刘基。”
“刘基?”沈若寥微微一惊,低声道:“王爷如此器重之人,可是一言一行都全心全意维护着建文天子呢。只怕他必不肯为殿下所用。”
朱棣道:“不着急。彼食其禄,自尽其力,这样才是正常。如果他向着我,那我反而不敢相信他。人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绩。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得到他的。”
沈若寥道:“全北平人都有这个信仰;相信全天下人很快也会一样。”
“信仰?什么信仰?”朱棣明知故问。
沈若寥明知故答道:“‘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朱棣沉静地微笑了,举起酒杯来,一饮而尽,望了望外面秦淮河春波朦胧的夜景,长叹而歌道: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鸳鸯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1]
沈若寥轻声笑道:“殿下,您心里吟的其实是另一首词。”
朱棣龙眉轻扬:“哦?你都已经钻到我心里去了?那你说说看,是什么?”
沈若寥低声吟道: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
朱棣拢起胸前飘逸的长须,笑道:“是我喝醉了,还是你喝醉了?人小鬼大。回家以后,你把这首词写下来,我要挂在卧室墙上,与那幅地图面对面,天天看着。”
********
[1]陆游《钗头凤》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
“殿下……”
“我就那么一问,”朱棣淡淡笑道:“说实在的,我很能理解父皇当年的心情。换作是我当了皇上,立太子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立嫡长子,而不以实际能力才华论事?我还真不知道。毕竟,万民之口,天下人心,是帝王一生成败所在,我不能不有所顾虑。”
两个人转过一个弯,却吃了一惊。方才同桌吃鸭汤粉的那个老汉正悠然自得地立在墙根,显然是在等他们,见到二人出现,便迎上来行礼道:
“草民叩见燕王殿下。”
两个人吃了一惊,立刻四周张望了一下,见没有人,才稍稍安定下来。朱棣冷冷说道:
“这位老伯,您认错人了。燕王在北平呢。”
那老汉直起身来,笑吟吟地直视着两人,说道:
“殿下果然谨慎。不过,金某若连殿下站在面前都认不出来,那我才真是白活了。这位,没猜错的话,就是昔日让朝廷谈虎色变,世人闻风丧胆的天下第一高手沈如风的独子,今日的承安仪宾大人了?”
两个人又吃了一惊。面前的人瞬间消失了一切老人应有的老态,体格健壮,红光满面,声音宽广宏亮,双目炯炯有神,有些得意地望着他们的惊诧,看样子也就四十多岁,绝不是刚才同桌的那个老汉。
朱棣惊讶片刻,立刻恢复了冷静,鄙夷地说道:“先生好高明的化装术啊。”
说完,他拔腿要走,那人却在身后泰然自若地说道:
“高皇帝本欲将皇位传给殿下,迫于无奈没有如愿。今上又是他的长孙,手心手背都是肉,所以,高皇帝虽然对殿下心中有愧,还是在临终前密令驸马梅殷全力辅佐保护太孙。只可惜,今上对梅驸马似乎不怎么看中,只在刚开始命他在江淮布防拦截殿下奔丧,从那之后,便再无所用了。”
朱棣心里一动,停住脚步,转过身来,望着那人。
“先生究竟是何方高人?对孤有何求?”
那人笑道:“殿下终于肯承认自己的万金之身了。殿下身边,听说有一位袁廷玉高人暗中相助?”
朱棣沉默片刻,道:“不错。先生有话,请先生直言。”
那人捏了捏自己下巴上一撮山羊须,不慌不忙地说道:
“洪武二十五年九月,高皇立皇太孙之时,应天城里出现了一神秘道人,一路高歌一首童谣,弄得京城大街小巷人心惶惶,宫中听闻也甚是惶惑。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高皇将崩之时,该道人又一次出现在应天,走街串巷,放声高歌同一首童谣,闹得满城风雨,宫中上下更是坐立不安。锦衣卫全城出动抓捕该道人,可在他们出动之前,这个道人就已经突然之间销声匿迹,人间蒸发了。高皇帝深感不祥,这才会在临终前授予梅驸马密令。”
朱棣轻轻问道:“那是一首什么童谣?”
那人望了望四周,看了一眼沈若寥,微笑道:
“这童谣只有短短的三句:‘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沈若寥心里一震,只觉得一股劲风从脊柱上刮过,不冷不热,但是力量大得惊人,吹得他险些一个踉跄。
朱棣安详地一笑,望着那人,拜道:“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那人回礼道:“不敢当殿下如此大礼。鄙人姓金,单名一个忠字。”
朱棣顿时喜出望外:“原来阁下就是金忠先生。道衍大师在孤面前称赞先生很久了。孤曾经求他邀请先生来北平,他却说先生和袁廷玉不一样,不用写信,先生自己会出现的。今日看来果然如此。先生怎知孤是谁呢?”
金忠道:“袁廷玉从十个醉汉当中认出殿下,为何我金忠不能?其实殿下有所不知,我与袁廷玉、道衍大师向来交情甚厚,道衍大师虽然没有写信,袁廷玉却自作主张寄信给我,邀我北上了。听闻殿下携仪宾大人入宫朝贺,所以金某特意赶来应天,自信可以找到殿下,却不料运气如此之好,还可以为殿下和仪宾郎付一碗鸭汤粉钱。”
朱棣开心地笑道:“难怪那摊主恶言相向,孤还觉得他鸭汤粉甚为可口呢。孤身边多了金先生这样的人才,自然是吃得香睡得香了。”
金忠圆滑地说道:“殿下抬举金某了;让殿下吃得香金某勉强可以尽力;让您睡得香那就只有靠仪宾大人了。”
朱棣道:“金先生来得正好,孤还担心天子会想尽名目阻拦我回北平,有了先生在,又有若寥的身手,孤足可以高枕无忧了。”
金忠道:“殿下过奖。金忠唯为殿下尽忠而已。殿下命中注定为一代圣君,岂是金忠一个小小的江湖术士所能左右的。我只盼早日陪殿下一同回北平,早日助殿下成就大明千秋万岁之业,金忠才能平庸,一生也就这点儿小小的理想了。”
朱棣笑道:“孤身边有道衍大师和姚树德,现在又有袁廷玉和金忠高人,正可谓孤的商山四皓,我又何愁大事不成。不知先生下榻何处?”
金忠道:“就在鼓楼大街京华客栈。”
朱棣道:“远了些。不过也好,避人耳目。先生请先回京华客栈稍歇,孤与户部侍郎卓敬约好,下午去登门造访,现在时辰已经差不多了。等孤访完卓惟恭,便去找先生。”
金忠道:“殿下所住京城王府,只是昨日一夜未曾有守,当夜魏国公将守备重点布在沿江一带,以及秦淮河上下入江口,所幸殿下并未冒险离京。现在王府又恢复了御林军把守,殿下访完卓惟恭,还是直接回去为妙。金忠会想办法去见殿下的。殿下万不可在此时授人口实。”
朱棣带着沈若寥造访了恭候在家的卓敬,一番彬彬有礼的谈话之后,双方都有些闷闷不乐。卓敬极端客气地邀请燕王和承安仪宾用过晚饭再走,朱棣也极端客气地婉拒了邀请,离开了卓府。
天色已晚,两个人都不愿回王府等待他们的一大桌山珍海味面前去;好在有先见之明的金忠告辞之前又豪爽地塞给了沈若寥一张宝钞,以备万一;两个人于是寻了一个小酒馆,叫了些简简单单的素菜,二两清酒。
朱棣呷了一口酒,望了望窗外的街景,叹道:
“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真是无奈啊。”
沈若寥望了望周围;燕王的声音很轻,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他说道:
“王爷觉得,卓侍郎比铁鼎石还要优秀?”
朱棣微笑地望着他。“你看呢?”
“我看二人平分秋色。”
朱棣道:“铁鼎石远不如卓惟恭有才,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与此人辩论,每一言出辄有与众不同之处。如果剔除才学,要论人品风骨相貌,他倒的确很像铁铉,无论哪一方面,二人都是不相上下的。但是卓惟恭之才可比方正学,又远不如方正学古板。如果说方正学正像他的老师宋濂,那卓惟恭就像是刘基。”
“刘基?”沈若寥微微一惊,低声道:“王爷如此器重之人,可是一言一行都全心全意维护着建文天子呢。只怕他必不肯为殿下所用。”
朱棣道:“不着急。彼食其禄,自尽其力,这样才是正常。如果他向着我,那我反而不敢相信他。人心不是一朝一夕的功绩。相信总有一天,我会得到他的。”
沈若寥道:“全北平人都有这个信仰;相信全天下人很快也会一样。”
“信仰?什么信仰?”朱棣明知故问。
沈若寥明知故答道:“‘莫逐燕,逐燕必高飞,高飞上帝畿。’”
朱棣沉静地微笑了,举起酒杯来,一饮而尽,望了望外面秦淮河春波朦胧的夜景,长叹而歌道: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鸳鸯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1]
沈若寥轻声笑道:“殿下,您心里吟的其实是另一首词。”
朱棣龙眉轻扬:“哦?你都已经钻到我心里去了?那你说说看,是什么?”
沈若寥低声吟道: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
朱棣拢起胸前飘逸的长须,笑道:“是我喝醉了,还是你喝醉了?人小鬼大。回家以后,你把这首词写下来,我要挂在卧室墙上,与那幅地图面对面,天天看着。”
********
[1]陆游《钗头凤》
[2]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