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等等 (1/2)
美女中文网 jqzw.net,穿越甲午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278章等等
一直端坐在梨花木椅上的李鸿章深深的看了刘学询一眼,摆了摆手,对其他幕僚说道:“你们先下去吧!”
李鸿章对刘学询道:“英国人和你说了些什么?”
刘学询大惊失色。
李鸿章轻笑一声,说道:“老夫到现在还活着,靠的就是这耳朵灵敏,眼睛锐利而已!”
刘学询忙不迭的说道:“东翁恕罪,学生万万没有背叛东翁的想法。之所以瞒着东翁,是因为这事情事关重大,学生害怕中途出现波折,故而现在有了答复,才敢和东翁禀报。”
李经方一脸惊容,霍然站起来,差点将将凳子掀翻,凳子在院子砰砰作响。“什么英国人?还有你刘学洵,长翅膀了,居然敢背主!”
刘学洵额头冒出细密的冷汗,却不敢抬手擦一下,惊恐道:“东翁,大公子,学生真的没有背主啊!实在是这事情太特殊,也太重要,学生现在才来禀报。”
李鸿章平静的对李经方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如果水竹先生真的有背主之心,为父怎么可能继续让他留在这里。你也岁数不小了,怎么还如此急躁。”
被李鸿章一顿呵斥后李经方也不再上蹿下跳,看着刘学洵,语气缓和一些说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刘学洵这才有机会擦去额头上细密的冷汗。喝了口茶压惊后,这才开口说道:“戊戌事变以来,京师分裂。太后居于东北盛京,各地总督、巡抚不知尊盛京者,或是尊京师者,纷纷观望之中。而此间,不少总督、巡抚来电,问计于东翁,该何去何从。一旦有人开始宣布对北京或者盛京效忠。恐怕就是江南动乱的开始了。”
李经方脸露不耐烦之色,但看了眼端坐在上方。神色平静的老父李鸿章。李经方终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拿起茶盏抿了一口,掩饰自己内心的急躁。
刘学洵越说越流利,到现在已经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味道:“外国人在南方却有很多利益很多租借。同时外国人还迫使我们大清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等。这些钱都需要大清来偿还。如果东南动乱,谁还会做生意,人人都想着买枪买炮买粮食。谁还想着还钱的事情?”
顺便说一句,马关条约表面上看是满清和日本签订的条约,但里面列强也没有少分一杯羹。列强迫使满清借他们的高利.贷来偿还对日本地战争赔款,再从中赚取巨额利息。
当初宋哲和日本签订的台北条约,就吃了这么一个闷亏。
“外国人绝对不希望东南动乱,更不会坐视东南动乱。于是英国人提议。由东翁站出来牵头,建立东南互保。”
李经方问道:“东南互保?怎么一个互保法?”
刘学洵自信满满的说道:“自然是保持中立,不听朝廷命令。一旦有事变,英国人还许诺支持东翁为大总统,甚至皇帝之位也未尝不可!”
“皇帝!”李经方闻言,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双眼闪过名为野心的**。
李鸿章如果当了皇帝,身为李鸿章长子的李经方会是什么?
自然就是太子了!
从来没有想过的位置。居然忽然间出现在自己面前,似乎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可望不可即。
李经方拿着茶盏的手。不自禁的多用上了几分力气。
“英国人,联络了那些人?”李鸿章开口了,虽然李鸿章已经七十有五了,但声音依旧嘹亮。只是听声音,谁也想不到这会是出自一个七十五岁老人之口。
刘学洵一脸喜色的说道:“英国人已经说服了盛宣怀和上海道余联沅,并由盛宣怀牵线,得到张香帅(张之洞)和刘南洋(刘坤一)的初步认可。只要东翁你点头,众人将以你为首。”
说到这里,刘学洵满怀期望的看着李鸿章。
只是李鸿章并没有让刘学洵如愿,沉默了良久后,说道:“不急,等等。”
刘学洵本来炙热的双目登时暗淡下来。
…………
晚饭的时候,李经方终究忍不住了。
“爹,那英国人许下这么大的好处,爹你怎么没有一点回应?万一热闹了那些英国人,怎么是好?”
李鸿章听得大儿子说起这种事,放下筷子,将碗递给旁边的仆人添饭,皱眉道:“胡闹。”
李经方历来都是生活在李鸿章阴影当中,只充当了父亲的办事助手,始终是个气不顺的配角。
他既没有赶上他的父辈征战立军功的年代,也没有在日益兴起的洋务运动中,在纱厂、电厂、电报局之类的单位捞得美差,而是始终跟在父亲身边,做那些最不讨好的“弱国无外交”的行当,所以他一生政治上始终不得尽放光彩,只能是郁郁寡欢。
然而李经方并不认可这样的生活,他自问自己极其聪明能干,精通五国语言文字,又写得一手极好的隶书和行草,个头虽然不高,却也仪表堂堂,只是一直被父亲严格约束,终其一生也没有一个施展抱负之机会。
假如父亲真的当了皇帝,自己难道还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吗?
李经方这次没有如同往常那般被父亲训斥一句后,便唯唯诺诺的,不敢有二话。
李经方硬着头皮说道:“孩儿今天哪里胡闹了?这等事情父亲不说话,孩儿只能够心里面猜,不问个通透,孩儿今天怕是睡不着。”
李鸿章看着儿子,不由叹了口气,说道:“你往常自诩才干过人。但你到底少了一份用人的心。那刘学洵是什么人,你知道吗?”
李经方不假思索回答道:“自然是父亲你的幕僚,广东富豪了。”
李鸿章轻轻敲了下饭桌。道:“光绪十九年,孙闻在广州开医馆,刘学询亲自出马,带孙闻拜会当时你担任两广总督的伯父(李翰章,李鸿章哥哥),并联合广州名流联名登报赞扬孙闻,这事情你知道不?”
此时孙闻已经已经投身革命。并策动了第一次广州起义。在檀香山(夏威夷)组织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 -->>
第278章等等
一直端坐在梨花木椅上的李鸿章深深的看了刘学询一眼,摆了摆手,对其他幕僚说道:“你们先下去吧!”
李鸿章对刘学询道:“英国人和你说了些什么?”
刘学询大惊失色。
李鸿章轻笑一声,说道:“老夫到现在还活着,靠的就是这耳朵灵敏,眼睛锐利而已!”
刘学询忙不迭的说道:“东翁恕罪,学生万万没有背叛东翁的想法。之所以瞒着东翁,是因为这事情事关重大,学生害怕中途出现波折,故而现在有了答复,才敢和东翁禀报。”
李经方一脸惊容,霍然站起来,差点将将凳子掀翻,凳子在院子砰砰作响。“什么英国人?还有你刘学洵,长翅膀了,居然敢背主!”
刘学洵额头冒出细密的冷汗,却不敢抬手擦一下,惊恐道:“东翁,大公子,学生真的没有背主啊!实在是这事情太特殊,也太重要,学生现在才来禀报。”
李鸿章平静的对李经方摆了摆手,说道:“好了,如果水竹先生真的有背主之心,为父怎么可能继续让他留在这里。你也岁数不小了,怎么还如此急躁。”
被李鸿章一顿呵斥后李经方也不再上蹿下跳,看着刘学洵,语气缓和一些说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刘学洵这才有机会擦去额头上细密的冷汗。喝了口茶压惊后,这才开口说道:“戊戌事变以来,京师分裂。太后居于东北盛京,各地总督、巡抚不知尊盛京者,或是尊京师者,纷纷观望之中。而此间,不少总督、巡抚来电,问计于东翁,该何去何从。一旦有人开始宣布对北京或者盛京效忠。恐怕就是江南动乱的开始了。”
李经方脸露不耐烦之色,但看了眼端坐在上方。神色平静的老父李鸿章。李经方终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拿起茶盏抿了一口,掩饰自己内心的急躁。
刘学洵越说越流利,到现在已经颇有几分指点江山的味道:“外国人在南方却有很多利益很多租借。同时外国人还迫使我们大清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如马关条约等。这些钱都需要大清来偿还。如果东南动乱,谁还会做生意,人人都想着买枪买炮买粮食。谁还想着还钱的事情?”
顺便说一句,马关条约表面上看是满清和日本签订的条约,但里面列强也没有少分一杯羹。列强迫使满清借他们的高利.贷来偿还对日本地战争赔款,再从中赚取巨额利息。
当初宋哲和日本签订的台北条约,就吃了这么一个闷亏。
“外国人绝对不希望东南动乱,更不会坐视东南动乱。于是英国人提议。由东翁站出来牵头,建立东南互保。”
李经方问道:“东南互保?怎么一个互保法?”
刘学洵自信满满的说道:“自然是保持中立,不听朝廷命令。一旦有事变,英国人还许诺支持东翁为大总统,甚至皇帝之位也未尝不可!”
“皇帝!”李经方闻言,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双眼闪过名为野心的**。
李鸿章如果当了皇帝,身为李鸿章长子的李经方会是什么?
自然就是太子了!
从来没有想过的位置。居然忽然间出现在自己面前,似乎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可望不可即。
李经方拿着茶盏的手。不自禁的多用上了几分力气。
“英国人,联络了那些人?”李鸿章开口了,虽然李鸿章已经七十有五了,但声音依旧嘹亮。只是听声音,谁也想不到这会是出自一个七十五岁老人之口。
刘学洵一脸喜色的说道:“英国人已经说服了盛宣怀和上海道余联沅,并由盛宣怀牵线,得到张香帅(张之洞)和刘南洋(刘坤一)的初步认可。只要东翁你点头,众人将以你为首。”
说到这里,刘学洵满怀期望的看着李鸿章。
只是李鸿章并没有让刘学洵如愿,沉默了良久后,说道:“不急,等等。”
刘学洵本来炙热的双目登时暗淡下来。
…………
晚饭的时候,李经方终究忍不住了。
“爹,那英国人许下这么大的好处,爹你怎么没有一点回应?万一热闹了那些英国人,怎么是好?”
李鸿章听得大儿子说起这种事,放下筷子,将碗递给旁边的仆人添饭,皱眉道:“胡闹。”
李经方历来都是生活在李鸿章阴影当中,只充当了父亲的办事助手,始终是个气不顺的配角。
他既没有赶上他的父辈征战立军功的年代,也没有在日益兴起的洋务运动中,在纱厂、电厂、电报局之类的单位捞得美差,而是始终跟在父亲身边,做那些最不讨好的“弱国无外交”的行当,所以他一生政治上始终不得尽放光彩,只能是郁郁寡欢。
然而李经方并不认可这样的生活,他自问自己极其聪明能干,精通五国语言文字,又写得一手极好的隶书和行草,个头虽然不高,却也仪表堂堂,只是一直被父亲严格约束,终其一生也没有一个施展抱负之机会。
假如父亲真的当了皇帝,自己难道还没有一展抱负的机会吗?
李经方这次没有如同往常那般被父亲训斥一句后,便唯唯诺诺的,不敢有二话。
李经方硬着头皮说道:“孩儿今天哪里胡闹了?这等事情父亲不说话,孩儿只能够心里面猜,不问个通透,孩儿今天怕是睡不着。”
李鸿章看着儿子,不由叹了口气,说道:“你往常自诩才干过人。但你到底少了一份用人的心。那刘学洵是什么人,你知道吗?”
李经方不假思索回答道:“自然是父亲你的幕僚,广东富豪了。”
李鸿章轻轻敲了下饭桌。道:“光绪十九年,孙闻在广州开医馆,刘学询亲自出马,带孙闻拜会当时你担任两广总督的伯父(李翰章,李鸿章哥哥),并联合广州名流联名登报赞扬孙闻,这事情你知道不?”
此时孙闻已经已经投身革命。并策动了第一次广州起义。在檀香山(夏威夷)组织兴中会,取“振兴中华”之意。以“驱除鞑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