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陈思侠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的家乡黄花营,是一个嘉峪关外紧靠烽火墩的小村子。多年后我知道这个村子处于玉门绿洲的北缘,是在与明清时期著名的布鲁湖相接的一块低洼的湖底上。这里原有着一条清波荡漾的北石河,烽火墩就静静地伫立在河岸上。对于祖祖辈辈居住着低矮土坯房屋的村民来讲,高过数丈的烽火墩,是有着森然的威严和撼人魂魄的震慑力的。

    烽火墩留给我的印象,还刻在童年的记忆里。

    有一年的清明节,我随家人上坟回来,路过烽火墩,见有一户人家,老老少少7、8口人,排成一队儿,由烽火墩的豁口上攀援而上。立于墩顶的是一位巫神,嘴里念念有词,手中挥舞着一块红布。大人们说,这叫过关,可以避灾驱邪,保佑一家人平安。对这件事,我一直心存疑问,过关与往常的跳大神显然不是一回事。本村的一位民办教师后来说:经历过多个朝代的东西,都是有灵的,都能够去心病。这在今天看来,过于滑稽了,但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烽火墩上的过关,对于村民却有着另外的意义。也是这位民办教师告诉我,烽火墩是一个统领着千军万马的叫秦始皇的将军建造的,他的士兵一人一帽盔黄土,就把烽火墩打建起来了。

    大约是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随村里的10多个孩子去山里拔沙葱。那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还没有实行联产承包,村民的生活条件极差,由于黄花营多属盐碱地,种不出蔬菜,沙葱这种野菜,成了家家户户饭桌上的替代品。我们一群孩子连拔带玩,待三三两两聚拢后,再回村时,已是夜黑了。村里的大人们眼见孩子们不回家,认定是在山里迷了路,于是有人提议在我们回家必须经过的烽火墩上堆草放火,相信孩子们看见大火,就会顺着火光找回家。当几百年死寂沉沉的烽火墩忽然大火冲天,正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我们中间,忽然有人惊叫一声:鬼火!10多个孩子仰脸一看,可不是!顿时扔掉手中的竹篮布袋,惊吓的四散奔逃。这一夜,没有一个孩子回家,大人们也瞎折腾到了天亮。

    小学毕业后我离开黄花营,再也没有机会到那座烽火墩去了。但对烽火墩的认识,却在日渐加深。知道了烽火墩是古代边防上的军事设施,是供燃点烽火用以报警的高台。在积累的历史知识中,我还知道了在汉代把烽火墩称作烽堠、烽候、亭燧,在唐宋时期称作烽台,明代又称作烟墩或墩台。它们均建于峰顶、高岗或易于相互瞭望之处。每隔10里路的距离筑一台墩。发现敌人来犯时,一台墩燃起烽火,邻近的台墩见后随之,遥相呼应,能够迅速传递军情。烽火台的结构和构造与长城一样,有用夯土打筑的,有用石块垒砌的,有用砖石砌筑的,也有内部夯土、外面用砖包砌的。黄花营的那座烽火墩就是因地制宜,采用黄土夯筑的,是西出嘉峪关的第11个台墩。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烽火墩自秦汉以后即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构成了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城沿线烽火墩的布置均因地制宜,有的在边墙以外,向远处延伸,以监测敌人来犯的动向;有的在边墙以内,与关隘、镇所相连,便于及时组织作战反击;有的在长城两侧,紧靠城墙,利于迅速调动全线戍边官兵,起而迎敌。都是起着方便各个据点尽快向军事指挥中心报警的作用。

    倘若不嫌累赘,还可以看看唐杜佑在通典拒守法中记载的当时烽火墩的情况,其建筑结构和作用极为翔实:“烽台,于高山四顾险绝处置之,无山亦于孤迥平地置。下筑羊马城,高下任便,常以三五为准。台高五丈,下阔二丈,上阔一丈。形圆。上建圆屋覆之。屋迳阔一丈六尺,一面跳出三尺,以板为。上覆下栈。屋上置突灶三所,台下亦置三所,并以石灰饰其表里。复置柴笼三所、流火绳三条。在台侧近上下,用屈膝梯,上收下乘。屋四壁开现贼孔,及安视火筒。置旗一口、鼓一面、弩两张、抛石、垒木、停水瓮、干粮、麻蕴、火钻、火箭、篙艾、狼粪、牛粪。每晨及夜,平安举一火,闻警固举二火,见烟尘举三火。见贼烧柴笼,如每晨及夜平安火不来,即烽子为贼所捉。一烽六人:五人为烽子,递如更刻,观视动静,一人烽率,知文书、符牒、转牒。”在今安西县的锁阳城遗址上,就有唐三藏出城的遗存。三藏法师就是在城关与烽火墩相接的地方,换了通关文牒,踏上西域的征途的。想想秦汉时代,酒泉大地上烽火墩星罗棋布,陈兵百万,与临近的西域诸国犬齿交错,是何等的威武壮观!

    有人考证,说烽火墩燃起的狼烟,是由于当时不少西域民族信奉狼图腾,相对于此而称为狼烟的。这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在我的家乡黄花营,老人们说:狼烟就是点燃的狼粪,因为狼粪点燃后硬气,烟柱是笔直冲天的。我无法考证这种说法,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现在即使在旷野上,狼也不多见了。而据唐杜佑在通典拒守法中的记载,狼烟的材料,是很多的。当然还有不曾记载的,比如烽火墩四周遍布的梭梭,就是一种烟火笔直,经久耐烧的材料。

    烽火墩见证了历史,也见证了我的童年;烽火墩关注着布鲁湖的兴衰,也关注着北石河的丰盈和干涸。这座隆起在旷野上的建筑,吸纳了历史的烽烟后,舔食了战士的热血后,封住了多少事件和人生的秘密?在它的周围,红柳、白刺、青草正在旺盛地生长着,一年一年伸展着、覆盖着往昔的沧桑容颜。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