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三国之最风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彪听了此话正色回答这人,说道:“你我相识日久,老夫是什么样的人?你莫不成还不知道么?老夫岂是贪图荣华富贵之徒!岂不闻乎?‘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既如此,那为何杨公似乎面现为难之色,好像是不愿意上表朝中,奏请拜袁本初为太尉?”
杨彪诚恳地说道:“不瞒你说,老夫对此确是有所为难,然老夫的为难,绝非是因贪恋虚荣。”
“那是为何?”
杨彪答道:“一则,袁本初确怀叵测之意,二者,此前荀贞之已经奏请朝中拜他为大将军,如果我等再请朝中拜他为太尉,则我等岂不是与荀贞之就形同一丘之壑,并无区别了么?”环顾诸人,叹道,“此老夫之为难也。”
杨彪话里的“二者”云云,好像有点费解,但堂中的几个大臣却都能够明白其意。
他的意思是说,荀贞此前为了得做车骑将军,而把大将军这个职位让给了袁绍,那么现在如果杨彪他们为了制衡荀贞,而把太尉此职也让给袁绍的话,虽然杨彪等人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荀贞的权力,和荀贞当时让大将军此职的目的截然相反,可手段上来讲,却是相近的。
这人听了杨彪的回答,不觉而笑,说道:“杨公,公亦非愚腐之人,为何会有此等念头?为了朝廷、为了圣上,暂时而行权宜之计,此亦是未尝不可,所谓‘圣人者应时权变,见形施宜’是也。”
杨彪听了此话,却并不赞成,然亦没有驳斥,抚摸花白胡须,复又默然罢了。
其实到了杨彪这个层次,誉满天下,久重朝中,兼之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现在考虑的就已不再仅仅是其自身、或其家族,乃至又或“圣上”的利益了,他还有考虑他的“身后名”。
用后世的话说,他已经意识到他本身现下是正处在一个“历史的变局”中,而在这样一个百年、甚或几百年一遇的“变局”中,像他这样地位的人,在后世、在史书中是一定会留下名字的。
那么,他当下所做的任何事情,后人都会能够从他留下的事迹中看到。
则此即是说,他现下所作的每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政治上的重要的决定,便不止是关系到了当前的朝局,还关系到了他在后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关系到了后人是会传颂他、敬仰他,还是会鄙视他、嘲笑他。
在存有这种思想顾虑的情况下,对於要不要像荀贞一样,采用相同的,在杨彪看来“不甚光彩”的手段来进行朝中的政斗?杨彪他就不能不考虑一二。
直白来讲,他顾虑的,是他不愿意被后人说他像荀贞一样,“不择手段”,使用“阴谋诡计”。
但那人说的也不错,“圣人者应时权变,见形施宜”,为政者,固然需要方正,可是在必要的时候,权变也是不可或缺的,思来想去,终究为了朝廷、为了天子,杨彪终究是找不到别的选择,他再度沉默多时之后,末了还是接受此任的建议。
遂决定便等到下次朝会之时,他就亲自上表朝中,自辞太尉,并奏请刘协,拜袁绍为太尉。
——话到此处,却是不妨多说一句。
那么如果说奏请朝中拜袁绍为太尉的话,难道杨彪等人就没有考虑到,有荀贞和他的党羽在朝,杨彪的请求朝中很可能通不过,袁绍很可能到自最终还是得不到太尉的任命么?
杨彪等人当然也是考虑到这一点了。
可是不管杨彪的奏请能不能得到通过,其实最后的结果都相差不大。
如果他的奏请能够被朝中通过,袁绍成为了太尉,那么至少在名义和尊荣上,袁绍可以压过荀贞一头,杨彪等人就可以利用袁绍来抗衡荀贞;而又如果这个奏请得不到通过,杨彪等人却还是一样可以利用袁绍来制衡荀贞的,因为消息传出,被袁绍听闻之后,可以想见,当袁绍知道是因荀贞的从中作梗而使他未能得拜太尉,袁绍必然是会很不高兴的,如此,袁绍与荀贞的矛盾就算不会因此立刻白热化,立刻产生激烈的纠纷,可是袁绍、荀贞他两人之间的关系,却也肯定会因此而得到进一步的恶化,这样杨彪等人自然还会是获利的一方。
另外,话再说回来,事实上,按照杨彪等人的推断,袁绍最终因此得拜太尉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他们的这个推断,是从荀贞此前不肯接受大将军的封拜,而把大将军此职让给袁绍这一举动中而得出来的。袁绍不管是出身族望,抑或他本人的名气,各方面都要远强过荀贞,现如今,相比袁绍,荀贞的实力、地盘等固是已足与相抗,却唯是这个名气、族望,还是不能如之,因而,他极有可能还是会如自辞大将军一样,把太尉的的这个职务,让给袁绍。
……
却这日杨彪等在堂上议定此事罢了,当天晚上,荀贞就得知了消息。
却是说了,杨彪他们今天在堂上会议的时候,参与者只有他们几个人,甚至杨彪连他家的奴婢都没有让进堂伺候,也就是说,知道他们商议内容的,就只有参与者这么几位,那么荀贞他是为何在当天晚上就能得到消息的?——不但知道了消息,获知消息的时间还这么早?
原因也很简单。
自是因为杨彪等人出了一个“内贼”,换言之,即出了一个荀贞的内线。
 ... -->>
杨彪听了此话正色回答这人,说道:“你我相识日久,老夫是什么样的人?你莫不成还不知道么?老夫岂是贪图荣华富贵之徒!岂不闻乎?‘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
“既如此,那为何杨公似乎面现为难之色,好像是不愿意上表朝中,奏请拜袁本初为太尉?”
杨彪诚恳地说道:“不瞒你说,老夫对此确是有所为难,然老夫的为难,绝非是因贪恋虚荣。”
“那是为何?”
杨彪答道:“一则,袁本初确怀叵测之意,二者,此前荀贞之已经奏请朝中拜他为大将军,如果我等再请朝中拜他为太尉,则我等岂不是与荀贞之就形同一丘之壑,并无区别了么?”环顾诸人,叹道,“此老夫之为难也。”
杨彪话里的“二者”云云,好像有点费解,但堂中的几个大臣却都能够明白其意。
他的意思是说,荀贞此前为了得做车骑将军,而把大将军这个职位让给了袁绍,那么现在如果杨彪他们为了制衡荀贞,而把太尉此职也让给袁绍的话,虽然杨彪等人的目的是为了打击荀贞的权力,和荀贞当时让大将军此职的目的截然相反,可手段上来讲,却是相近的。
这人听了杨彪的回答,不觉而笑,说道:“杨公,公亦非愚腐之人,为何会有此等念头?为了朝廷、为了圣上,暂时而行权宜之计,此亦是未尝不可,所谓‘圣人者应时权变,见形施宜’是也。”
杨彪听了此话,却并不赞成,然亦没有驳斥,抚摸花白胡须,复又默然罢了。
其实到了杨彪这个层次,誉满天下,久重朝中,兼之又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他现在考虑的就已不再仅仅是其自身、或其家族,乃至又或“圣上”的利益了,他还有考虑他的“身后名”。
用后世的话说,他已经意识到他本身现下是正处在一个“历史的变局”中,而在这样一个百年、甚或几百年一遇的“变局”中,像他这样地位的人,在后世、在史书中是一定会留下名字的。
那么,他当下所做的任何事情,后人都会能够从他留下的事迹中看到。
则此即是说,他现下所作的每一件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政治上的重要的决定,便不止是关系到了当前的朝局,还关系到了他在后人眼中是个什么样的人,关系到了后人是会传颂他、敬仰他,还是会鄙视他、嘲笑他。
在存有这种思想顾虑的情况下,对於要不要像荀贞一样,采用相同的,在杨彪看来“不甚光彩”的手段来进行朝中的政斗?杨彪他就不能不考虑一二。
直白来讲,他顾虑的,是他不愿意被后人说他像荀贞一样,“不择手段”,使用“阴谋诡计”。
但那人说的也不错,“圣人者应时权变,见形施宜”,为政者,固然需要方正,可是在必要的时候,权变也是不可或缺的,思来想去,终究为了朝廷、为了天子,杨彪终究是找不到别的选择,他再度沉默多时之后,末了还是接受此任的建议。
遂决定便等到下次朝会之时,他就亲自上表朝中,自辞太尉,并奏请刘协,拜袁绍为太尉。
——话到此处,却是不妨多说一句。
那么如果说奏请朝中拜袁绍为太尉的话,难道杨彪等人就没有考虑到,有荀贞和他的党羽在朝,杨彪的请求朝中很可能通不过,袁绍很可能到自最终还是得不到太尉的任命么?
杨彪等人当然也是考虑到这一点了。
可是不管杨彪的奏请能不能得到通过,其实最后的结果都相差不大。
如果他的奏请能够被朝中通过,袁绍成为了太尉,那么至少在名义和尊荣上,袁绍可以压过荀贞一头,杨彪等人就可以利用袁绍来抗衡荀贞;而又如果这个奏请得不到通过,杨彪等人却还是一样可以利用袁绍来制衡荀贞的,因为消息传出,被袁绍听闻之后,可以想见,当袁绍知道是因荀贞的从中作梗而使他未能得拜太尉,袁绍必然是会很不高兴的,如此,袁绍与荀贞的矛盾就算不会因此立刻白热化,立刻产生激烈的纠纷,可是袁绍、荀贞他两人之间的关系,却也肯定会因此而得到进一步的恶化,这样杨彪等人自然还会是获利的一方。
另外,话再说回来,事实上,按照杨彪等人的推断,袁绍最终因此得拜太尉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他们的这个推断,是从荀贞此前不肯接受大将军的封拜,而把大将军此职让给袁绍这一举动中而得出来的。袁绍不管是出身族望,抑或他本人的名气,各方面都要远强过荀贞,现如今,相比袁绍,荀贞的实力、地盘等固是已足与相抗,却唯是这个名气、族望,还是不能如之,因而,他极有可能还是会如自辞大将军一样,把太尉的的这个职务,让给袁绍。
……
却这日杨彪等在堂上议定此事罢了,当天晚上,荀贞就得知了消息。
却是说了,杨彪他们今天在堂上会议的时候,参与者只有他们几个人,甚至杨彪连他家的奴婢都没有让进堂伺候,也就是说,知道他们商议内容的,就只有参与者这么几位,那么荀贞他是为何在当天晚上就能得到消息的?——不但知道了消息,获知消息的时间还这么早?
原因也很简单。
自是因为杨彪等人出了一个“内贼”,换言之,即出了一个荀贞的内线。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