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巴陵儿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风轻轻,云淡淡,天蒙蒙,地软软,山初瘦,水微澜。从窗内望去,古城天水的秋天,就是这么一幅很有些水墨写意韵味的山水画。经过远近不同距离的过滤,又经过穿透了厚厚薄薄云层,或明亮或平淡的光线折射,这画幅更多了几分被收藏过的旧痕。南北二山恰是两端的画轴,籍河堤岸便是两道深深的折痕,直看得人心有种柔柔颤颤、惜惜惶惶、凄凄切切的怜意。
这曾经是一座曾经相当辉煌过的城市。有把人类历史从五千年推至八千年的大地湾遗址,有开启文明倡导教化的伏羲女娲,有秦始皇砺兵秣马的牧马滩,是陇上三李——李白李广李世民的故居,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三国古战场,有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是“陇上铁汉”的安维峻的故里一串串名字犹如一颗颗星星,永远闪烁在天水的上空。曾经乃至到现在,我仍然是爱着这座城市。这种爱虽然没有我对家乡的爱深厚和深刻,但我的家乡亦隶属于天水管辖,说家乡县城和乡村的名字远没有城市这般响亮,没有这般的知名度,于是,我常常给别人说,我是天水人,甘肃天水人。
面对祖先的丰功伟绩,我常常心中闪过一丝骄傲和得意。余秋雨说中国文化是在由北而南得以成长和发展的。我个人也觉得真是这样。天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感人的神话传说与今天对文化的冷漠时时处处印证着这种说法。可以说,走进天水,不论两区五县的哪一个村落,哪一条小道,哪一户人家,每一步说不定都踩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或者美丽辉煌的神话。
但是而今的我们并不能生活在祖先所创造的旷古文明的功劳中。祖先们的光彩至多也只能是我们生存环境的一种背景,是一旦想起故乡来,笼罩着故乡的一种月光,是让这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种特征,是天水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氛围和人文景致。显然,这种文化光环和人文风采正在今天的许多人眼中被忽略被遗忘被冷淡。既就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又有几个可以潜下心来,认真反刍和挖掘这种文明,能够用生命和心血拂去历史的尘埃,而还天水一种熠熠的风采呢?
不能生活在祖先们创造神奇的时代,只能是个人命运和机遇的一种不幸。而不能珍惜和彰显祖先们所创造的文化,不能仔细保护和开发延续这种文化,则就是整个城市和整个一方民众的悲哀了。换言之,是那些被冠之以“天水”的人的悲哀。
我无意指责什么,我远远没有具备指责的能力和资格,只是因为我同样是被冠之以“天水”的一个人,并且长期生活工作在这里,又因为我常常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美丽传说充满虔诚的敬意和深刻的感受,因此,与这座城市便有了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关系。于是,因为对这座城市的怜爱,让我的心常常为她而疼。不仅仅是古文化文明光彩的日渐暗淡,也不仅仅是古建筑群的日渐消失,还不仅仅是参天古木的渐渐稀少。这些正在逐渐退出我们的视线而只能保存在照片和记忆中的物事,尽管可以令人心感到疼痛,但这种疼痛与我来说并不深刻。真正让我心疼的是,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冷漠和忽视。常见达官贵人游览风景名胜,常有书画名家临摹自然风光,而鲜见有人降尊折贵,倾听或表达民间风雨之声。不管这种冷漠和忽视来自何处,才是真正的让人痛彻肺腑。
喜欢为文的人,总愿意把心中瞬间划过的一缕思绪捕捉住。就像画家作画一样,只把一点墨汁用水调开,区别只在于颜色调和的饱满程度不同。于是,洁白的宣纸上,便被匀染出重峦叠嶂、云蒸霞蔚、青草崴崴、森木苍苍的境界来。为文和为画,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能够以作画之笔作文,文亦是好文,反之,以作文之笔作画,画也就是好画。我不否认自己的片面和偏激,于是,我尽量想把这篇文字写的含蓄一些。为了这种含蓄,我明白无误地知道自己在躲避着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忌讳。这种曲意的表达,让自己也具的有些屈辱和尴尬,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姑且请诸君原谅。
我之所以把这座城市的秋天比喻作水墨,因为水墨画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用水墨画来比喻这个城市的美我以为非常恰当。其次是说这座城市本身具有相当深厚的自然和人文的诗意。第三是在表达我对这个城市由衷的热爱和赞美。第四,既然是水墨画,必定就是一幅很有些古老的画,偶尔欣赏可以,倘若长期生活着古画堆里,只要不是专门的考古学者,就一般人来说,不至被那种发霉的味道熏晕,就一定已经涕泪涟涟了,由此,我似乎稍微明白了一点那些天水培养出来的人才为什么选择逃离天水的理由了。
天水秋天的风景,无异是一幅极具古典意蕴和诗意氛围的水墨画,而古典的东西必定散发着绵绵不绝的沉重感和压抑感。有人说这是因生存环境而造成的人的理念问题,尽管觉得有理,但我知道我是搞不明白的,我想那些选择逃离天水的人也是搞不明白的。
选择逃离天水的人们,其实他们永远无法逃离的是,这水墨一般的人生背景。
注:此文是与来天水参加“中国作家羲皇故里采风”活动的一个著名作家交谈的点滴感受而写,因文中观点有些偏颇,不好说出他的名字。请鉴谅!
风轻轻,云淡淡,天蒙蒙,地软软,山初瘦,水微澜。从窗内望去,古城天水的秋天,就是这么一幅很有些水墨写意韵味的山水画。经过远近不同距离的过滤,又经过穿透了厚厚薄薄云层,或明亮或平淡的光线折射,这画幅更多了几分被收藏过的旧痕。南北二山恰是两端的画轴,籍河堤岸便是两道深深的折痕,直看得人心有种柔柔颤颤、惜惜惶惶、凄凄切切的怜意。
这曾经是一座曾经相当辉煌过的城市。有把人类历史从五千年推至八千年的大地湾遗址,有开启文明倡导教化的伏羲女娲,有秦始皇砺兵秣马的牧马滩,是陇上三李——李白李广李世民的故居,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三国古战场,有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是“陇上铁汉”的安维峻的故里一串串名字犹如一颗颗星星,永远闪烁在天水的上空。曾经乃至到现在,我仍然是爱着这座城市。这种爱虽然没有我对家乡的爱深厚和深刻,但我的家乡亦隶属于天水管辖,说家乡县城和乡村的名字远没有城市这般响亮,没有这般的知名度,于是,我常常给别人说,我是天水人,甘肃天水人。
面对祖先的丰功伟绩,我常常心中闪过一丝骄傲和得意。余秋雨说中国文化是在由北而南得以成长和发展的。我个人也觉得真是这样。天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感人的神话传说与今天对文化的冷漠时时处处印证着这种说法。可以说,走进天水,不论两区五县的哪一个村落,哪一条小道,哪一户人家,每一步说不定都踩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或者美丽辉煌的神话。
但是而今的我们并不能生活在祖先所创造的旷古文明的功劳中。祖先们的光彩至多也只能是我们生存环境的一种背景,是一旦想起故乡来,笼罩着故乡的一种月光,是让这座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一种特征,是天水所特有的一种文化氛围和人文景致。显然,这种文化光环和人文风采正在今天的许多人眼中被忽略被遗忘被冷淡。既就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又有几个可以潜下心来,认真反刍和挖掘这种文明,能够用生命和心血拂去历史的尘埃,而还天水一种熠熠的风采呢?
不能生活在祖先们创造神奇的时代,只能是个人命运和机遇的一种不幸。而不能珍惜和彰显祖先们所创造的文化,不能仔细保护和开发延续这种文化,则就是整个城市和整个一方民众的悲哀了。换言之,是那些被冠之以“天水”的人的悲哀。
我无意指责什么,我远远没有具备指责的能力和资格,只是因为我同样是被冠之以“天水”的一个人,并且长期生活工作在这里,又因为我常常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美丽传说充满虔诚的敬意和深刻的感受,因此,与这座城市便有了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关系。于是,因为对这座城市的怜爱,让我的心常常为她而疼。不仅仅是古文化文明光彩的日渐暗淡,也不仅仅是古建筑群的日渐消失,还不仅仅是参天古木的渐渐稀少。这些正在逐渐退出我们的视线而只能保存在照片和记忆中的物事,尽管可以令人心感到疼痛,但这种疼痛与我来说并不深刻。真正让我心疼的是,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冷漠和忽视。常见达官贵人游览风景名胜,常有书画名家临摹自然风光,而鲜见有人降尊折贵,倾听或表达民间风雨之声。不管这种冷漠和忽视来自何处,才是真正的让人痛彻肺腑。
喜欢为文的人,总愿意把心中瞬间划过的一缕思绪捕捉住。就像画家作画一样,只把一点墨汁用水调开,区别只在于颜色调和的饱满程度不同。于是,洁白的宣纸上,便被匀染出重峦叠嶂、云蒸霞蔚、青草崴崴、森木苍苍的境界来。为文和为画,其实有很多相通之处,能够以作画之笔作文,文亦是好文,反之,以作文之笔作画,画也就是好画。我不否认自己的片面和偏激,于是,我尽量想把这篇文字写的含蓄一些。为了这种含蓄,我明白无误地知道自己在躲避着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忌讳。这种曲意的表达,让自己也具的有些屈辱和尴尬,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姑且请诸君原谅。
我之所以把这座城市的秋天比喻作水墨,因为水墨画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用水墨画来比喻这个城市的美我以为非常恰当。其次是说这座城市本身具有相当深厚的自然和人文的诗意。第三是在表达我对这个城市由衷的热爱和赞美。第四,既然是水墨画,必定就是一幅很有些古老的画,偶尔欣赏可以,倘若长期生活着古画堆里,只要不是专门的考古学者,就一般人来说,不至被那种发霉的味道熏晕,就一定已经涕泪涟涟了,由此,我似乎稍微明白了一点那些天水培养出来的人才为什么选择逃离天水的理由了。
天水秋天的风景,无异是一幅极具古典意蕴和诗意氛围的水墨画,而古典的东西必定散发着绵绵不绝的沉重感和压抑感。有人说这是因生存环境而造成的人的理念问题,尽管觉得有理,但我知道我是搞不明白的,我想那些选择逃离天水的人也是搞不明白的。
选择逃离天水的人们,其实他们永远无法逃离的是,这水墨一般的人生背景。
注:此文是与来天水参加“中国作家羲皇故里采风”活动的一个著名作家交谈的点滴感受而写,因文中观点有些偏颇,不好说出他的名字。请鉴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