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奔驰列车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也许是年过多了,孩提时盼过年的那种热情早已消磨平淡。俗话说“年年难过年年过”指的是以往那年代中国老百姓过年的心态,在物质较为丰富的今天,年味真的淡了吗?答案虽然莫衷一是,但春节是中国最浓重的节日应该当之无愧!
一、
小年一天天临近,单位已见不到多少人影。见我闲着,抽空购买年货的妻子吩咐我带儿子剃“过年头”、打扫家里的卫生,还说等二十四祖人菩萨接进门,就不能打扰他们的清净了。看着妻子忙碌往还于家和市场的劲头,我说老婆,怎么我就没了你那样的激情呢?妻子说你多帮帮我就明白了。
那几天妻子还忙着筹备市里组织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她们单位的一个快板舞蹈入选了。一年一度剁肉糕的“重担”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小城此时不经意间出现了许多做肉糕的摊点和门店,我仍选择了去年的那家门店:细细的弄堂,小小的铺子。店里早早排满了人,给本来狭窄的铺子增添了更多的挤压感,店里摆着盆子、篮子,盛着鱼、肉、鸡蛋、淀粉,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店门口的蒸笼冒着热气,师傅们在忙里忙外,打芡的师傅那手在盐盆里面搅动而牵动全身特有的节奏,就象一曲古老的舞蹈,或是一团火在那跳跃,仿佛“年”就在他手上,我的心也被点亮起来。
“剁肉糕”是本地过年最浓重的习俗,只有此时家家才兴师动众地蒸几笼子,这种参合了鱼、肉和淀粉精制而成的食品,味道爽口,久吃不厌,除了过年,也就是红白喜事等大型宴会才吃得到。
小时候,剁肉糕是真的剁,父亲总是把鱼、肉先选取了精肉和五花肉,然后拿了两把刀子在案板上快速不停、有节奏地斩动,那时案板上特有的响声也是过年特有的风景,等鱼肉剁成肉末,然后放在盐盆和了淀粉搅成糊糊状,再盛在蒸笼里蒸熟。如今有了机械,不用手工操作,但打芡的功夫活还是要熟练的师傅亲自动手,只有芡打好了,肉糕才算成功了一半,过年肉糕的好坏,预示着新年的运气,可以想见本地人是如何投入精力来制作如此费时费力的美味食品了。
那天我从下午开始等起,直到晚上11点俺们家的肉糕才出笼,捧着热气腾腾、疏松的肉糕,店小二还说了句吉利的话:“这肉糕做的‘泡发’,你们家今年运气旺啊。”妻子和我于是笑得合不拢嘴。
按计划筹办的年货大头向下,俺开始惦记着买“过年袍”记得俺刚参加工作那阵一个朋友笑我:“怎么象小孩子呢?俺们‘大人’不兴过年袍。”其实她那知道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穿新衣过年的那种盼头?曾经有一年我真的对妻子说,新衣不用买了,孩子的舅伯在一旁听见插嘴说,不行!衣服再多,过年了也要买套新的,预示新年的顺顺利利。
妻子给我试衣服的时候,看那价钱,还真有点舍不得,妻子做主,将“过年袍”定了下来。儿子依旧是几套新衣服,有舅伯和伯伯送的,他妈妈还要给他买一套。我说儿子,小时候爸爸想穿新衣服过年可不是容易的事呢,有一次过年,你的姑妈和伯伯有新衣服,爷爷奶奶再没能力给我这老三做,不记事的我还哭鼻子来着呢。妻子少不了揶揄我:得得,谁象你呀!
穿行在那条刚建起来的欧式风格的步行街上,店铺里和街道上涌动着购年货的人们,北风吹在人的脸上身上,也看不出谁有丝毫的冷,人人脸上洋溢着节日特有的笑,嘴中呵出腾腾的热气,拧着大包挟着小包“赶集”似的景象,也只有过年才独具。
二、
事情慢慢多了起来,农历二十五还赶赴妻子乡下的姑姑新居落成喜宴,一干人走进村口,四姑夫兴高采烈地放鞭炮欢迎我们的到来,那哄响的声音震得人心直抖擞。等饭的工夫,不知是谁提议叼(方言挖)野菜,孩子的舅妈和妻子领着一帮孩子带着小铲和塑料袋一眨眼就跑到了田畦上,我也跟着看热闹,那天的空气真清脆,吹在脸上感觉爽爽的。孩子的舅妈说,去年他舅伯没吃到野菜馅的春饼,念念不忘呢。我一时兴起,接过孩子手中的小铲也加入到叼地菜的队伍中,孩子的舅伯常年在外,回家过年顶不容易,外面的饮食总是没家乡的适口,这野菜春饼一般只在正月十五才动手制作,而在外打工的人多在初八,甚至更早便离开家门了。
还别说,人多力量大,饭前饭后居然挖到了近十斤鲜嫩的地菜。孩子的舅妈拎着袋子脸上漾开了笑容,此时大伙象得胜的队伍,依依不舍地离开田畦,仿佛“年”就在大家的脸上。
闲下试作“叼”地菜一首记之:
朔风清脆陌青匀,小铲轻持菜地寻。
闲说荒年解饥谨,如今尽作席中珍。
三、
按惯例,我们家三口得分别去爸妈和岳父母家吃团年饭,也少不了给两家老人送“年节”虽不丰富,却也温磬。老老少少聚在一起,总有拉不完的家常和对往昔的回忆,更少不了举杯庆祝,祝愿在外的兄弟们新年发财、工作进步。儿子又得了不少压岁钱,此时我少不了要唠两句给儿子听:爸爸小时候,可没得过压岁钱呢。妻子听见... -->>
也许是年过多了,孩提时盼过年的那种热情早已消磨平淡。俗话说“年年难过年年过”指的是以往那年代中国老百姓过年的心态,在物质较为丰富的今天,年味真的淡了吗?答案虽然莫衷一是,但春节是中国最浓重的节日应该当之无愧!
一、
小年一天天临近,单位已见不到多少人影。见我闲着,抽空购买年货的妻子吩咐我带儿子剃“过年头”、打扫家里的卫生,还说等二十四祖人菩萨接进门,就不能打扰他们的清净了。看着妻子忙碌往还于家和市场的劲头,我说老婆,怎么我就没了你那样的激情呢?妻子说你多帮帮我就明白了。
那几天妻子还忙着筹备市里组织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她们单位的一个快板舞蹈入选了。一年一度剁肉糕的“重担”就落在了我的肩上,小城此时不经意间出现了许多做肉糕的摊点和门店,我仍选择了去年的那家门店:细细的弄堂,小小的铺子。店里早早排满了人,给本来狭窄的铺子增添了更多的挤压感,店里摆着盆子、篮子,盛着鱼、肉、鸡蛋、淀粉,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店门口的蒸笼冒着热气,师傅们在忙里忙外,打芡的师傅那手在盐盆里面搅动而牵动全身特有的节奏,就象一曲古老的舞蹈,或是一团火在那跳跃,仿佛“年”就在他手上,我的心也被点亮起来。
“剁肉糕”是本地过年最浓重的习俗,只有此时家家才兴师动众地蒸几笼子,这种参合了鱼、肉和淀粉精制而成的食品,味道爽口,久吃不厌,除了过年,也就是红白喜事等大型宴会才吃得到。
小时候,剁肉糕是真的剁,父亲总是把鱼、肉先选取了精肉和五花肉,然后拿了两把刀子在案板上快速不停、有节奏地斩动,那时案板上特有的响声也是过年特有的风景,等鱼肉剁成肉末,然后放在盐盆和了淀粉搅成糊糊状,再盛在蒸笼里蒸熟。如今有了机械,不用手工操作,但打芡的功夫活还是要熟练的师傅亲自动手,只有芡打好了,肉糕才算成功了一半,过年肉糕的好坏,预示着新年的运气,可以想见本地人是如何投入精力来制作如此费时费力的美味食品了。
那天我从下午开始等起,直到晚上11点俺们家的肉糕才出笼,捧着热气腾腾、疏松的肉糕,店小二还说了句吉利的话:“这肉糕做的‘泡发’,你们家今年运气旺啊。”妻子和我于是笑得合不拢嘴。
按计划筹办的年货大头向下,俺开始惦记着买“过年袍”记得俺刚参加工作那阵一个朋友笑我:“怎么象小孩子呢?俺们‘大人’不兴过年袍。”其实她那知道我们这代人小时候穿新衣过年的那种盼头?曾经有一年我真的对妻子说,新衣不用买了,孩子的舅伯在一旁听见插嘴说,不行!衣服再多,过年了也要买套新的,预示新年的顺顺利利。
妻子给我试衣服的时候,看那价钱,还真有点舍不得,妻子做主,将“过年袍”定了下来。儿子依旧是几套新衣服,有舅伯和伯伯送的,他妈妈还要给他买一套。我说儿子,小时候爸爸想穿新衣服过年可不是容易的事呢,有一次过年,你的姑妈和伯伯有新衣服,爷爷奶奶再没能力给我这老三做,不记事的我还哭鼻子来着呢。妻子少不了揶揄我:得得,谁象你呀!
穿行在那条刚建起来的欧式风格的步行街上,店铺里和街道上涌动着购年货的人们,北风吹在人的脸上身上,也看不出谁有丝毫的冷,人人脸上洋溢着节日特有的笑,嘴中呵出腾腾的热气,拧着大包挟着小包“赶集”似的景象,也只有过年才独具。
二、
事情慢慢多了起来,农历二十五还赶赴妻子乡下的姑姑新居落成喜宴,一干人走进村口,四姑夫兴高采烈地放鞭炮欢迎我们的到来,那哄响的声音震得人心直抖擞。等饭的工夫,不知是谁提议叼(方言挖)野菜,孩子的舅妈和妻子领着一帮孩子带着小铲和塑料袋一眨眼就跑到了田畦上,我也跟着看热闹,那天的空气真清脆,吹在脸上感觉爽爽的。孩子的舅妈说,去年他舅伯没吃到野菜馅的春饼,念念不忘呢。我一时兴起,接过孩子手中的小铲也加入到叼地菜的队伍中,孩子的舅伯常年在外,回家过年顶不容易,外面的饮食总是没家乡的适口,这野菜春饼一般只在正月十五才动手制作,而在外打工的人多在初八,甚至更早便离开家门了。
还别说,人多力量大,饭前饭后居然挖到了近十斤鲜嫩的地菜。孩子的舅妈拎着袋子脸上漾开了笑容,此时大伙象得胜的队伍,依依不舍地离开田畦,仿佛“年”就在大家的脸上。
闲下试作“叼”地菜一首记之:
朔风清脆陌青匀,小铲轻持菜地寻。
闲说荒年解饥谨,如今尽作席中珍。
三、
按惯例,我们家三口得分别去爸妈和岳父母家吃团年饭,也少不了给两家老人送“年节”虽不丰富,却也温磬。老老少少聚在一起,总有拉不完的家常和对往昔的回忆,更少不了举杯庆祝,祝愿在外的兄弟们新年发财、工作进步。儿子又得了不少压岁钱,此时我少不了要唠两句给儿子听:爸爸小时候,可没得过压岁钱呢。妻子听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