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鹦鹉自来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先行一步,按航班航线探探路吧。从布鲁塞尔掠地而起,嗖一声上天,穿越云层,斜跨欧亚大陆,越过日本海,在日本东京沉降,再度上升,回折,来到南中国的珠三角。云空俯瞰,珠江水系像交感神经丛,蜷伏在南中国底端,脉脉搏动。又像一片绿叶,叶尖斜斜插进大西南,网状叶脉向四面八方延伸,渗入六省的崇山峻岭,汇集了亚热带丰沛的水量,向三角洲洼地倾泻。西江、北江、东江,以及沿途不断加入的数百条河流,千里迢迢从云南、贵州、广西、江西、湖南赶来,到达基部眼看要拢合,俨如恪守清规的少男少女,碰一下就急急弹开,又或者装作没看见,各行其道,奔流入海。
珠江流出广州城区时,在河道中冲积出一座沙洲,沙洲不大,形似椭圆的卵石,或腰子。绕着沙洲,河流分成两股水道:一道是弓形河涌,狭窄湍急,隔岸是大片的低洼湿地,草木繁盛,鹭鸟时飞;一道形成河湾,宽阔平缓,静水深流,远岸是高低起伏的坡地,又一座江水环护的绿岛,面积辽阔,其上各式现代建筑林立,那就是大学城。
河道中搁浅的弹丸之地,叫白沙洲,长不足一公里,宽不过四五百米。民国时,这里还是无主孤岛,偶有疍民泊靠,后有本地渔民移入,数代垦殖,成三角洲常见的桑基鱼塘,外加散布的十几户人家。后来,这三百来亩的沙洲,纵向一分为二,河湾那一侧,变成航运公司的中转码头和仓储;再然后,码头和仓库遭弃,被一帮流窜过来的画家相中,相继入驻,改造成十几家艺术工作室;90年代末,航运公司地块被本地开发商拍下,建成花园小区,号“水边居”,十几幢十几层的电梯洋房,沿江一溜摆开,裙楼底层架空,二三层还是留给画廊,及其他商用。沙洲的另一半,河涌这一侧,桑基鱼塘消失,六七十栋低矮农民楼,错错落落形成村落。
如今的白沙洲,有环岛木栈道,为小区开发商所建,成为所有岛民的福利。水边居正门面向河湾,水路有渡轮直达大学城,陆路有水泥路横贯村落,越过河涌,越过湿地,连接三角洲公路网。村落被小区公路断为两截,公路形成直街,祠堂、村公馆和茶楼酒肆分列两边;农民楼几乎被悉数改造,或中式宅第,或西式洋楼,或中西混搭,各自为政五花八门。不知不觉,小村已成为画家和民间艺人扎堆的圣地,水边居居民则多为大学城老师和画家,岛上土著反而罕见,农民楼放租,大部分回流到河涌那边的村子,小部分则迁入水边居,沾点文化仙气。
河涌那边的村子,是大村,本就是原岛住民的祖居,原叫洲头村,外人口音不正,叫起来难听,后改成鳌头村。这也是珠三角常有的事,比如从边陲小渔村摇身一变成国际大都会的深圳,原来有个上步区,“上不去”不吉利,90年代改成福田区,果然火箭发射一飞冲天。目前看,鳌头村却未必有这势头,因为周边都是湿地,被规划为生态公园,除了乡野风光,别的难言独占。
白沙洲条状的农民楼带,风格五花八门,朝向也是东西南北各种方位。江边路边的屋子,自然是选择无遮挡朝向,夹在楼堆里的,就只好因地制宜望天打卦了。比城中村奢侈的,是每户人家都留有院子,院子与院子间是窄窄的石板路,只可行人不可行车。水边居就齐整多了,因着小岛东西偏南的走向,一座裙楼上两幢高层,六组楼体基本都是南北朝向。岛尾末端,开发商给自己留了一块地,绿树环绕遮蔽中,独门独户的组合式院落,望着合龙的滚滚东逝水。
独门大户后面,地势渐高,隔着一小片榕树林,和一条环岛大路,坐落着三个院子。傍着水边居篱墙这边,就是蒲宁租下的院子。
白沙洲3号,这座院子的门牌编号。两层半的简欧小楼,米白色,方方正正,大概是岛上最规矩最老实的一栋洋楼了,不闹腾,不招眼,一只烟盒,其上叠放着一把一次性火机,都是横着侧着,大致就这样子了。楼顶那半层,向后缩... -->>
我们先行一步,按航班航线探探路吧。从布鲁塞尔掠地而起,嗖一声上天,穿越云层,斜跨欧亚大陆,越过日本海,在日本东京沉降,再度上升,回折,来到南中国的珠三角。云空俯瞰,珠江水系像交感神经丛,蜷伏在南中国底端,脉脉搏动。又像一片绿叶,叶尖斜斜插进大西南,网状叶脉向四面八方延伸,渗入六省的崇山峻岭,汇集了亚热带丰沛的水量,向三角洲洼地倾泻。西江、北江、东江,以及沿途不断加入的数百条河流,千里迢迢从云南、贵州、广西、江西、湖南赶来,到达基部眼看要拢合,俨如恪守清规的少男少女,碰一下就急急弹开,又或者装作没看见,各行其道,奔流入海。
珠江流出广州城区时,在河道中冲积出一座沙洲,沙洲不大,形似椭圆的卵石,或腰子。绕着沙洲,河流分成两股水道:一道是弓形河涌,狭窄湍急,隔岸是大片的低洼湿地,草木繁盛,鹭鸟时飞;一道形成河湾,宽阔平缓,静水深流,远岸是高低起伏的坡地,又一座江水环护的绿岛,面积辽阔,其上各式现代建筑林立,那就是大学城。
河道中搁浅的弹丸之地,叫白沙洲,长不足一公里,宽不过四五百米。民国时,这里还是无主孤岛,偶有疍民泊靠,后有本地渔民移入,数代垦殖,成三角洲常见的桑基鱼塘,外加散布的十几户人家。后来,这三百来亩的沙洲,纵向一分为二,河湾那一侧,变成航运公司的中转码头和仓储;再然后,码头和仓库遭弃,被一帮流窜过来的画家相中,相继入驻,改造成十几家艺术工作室;90年代末,航运公司地块被本地开发商拍下,建成花园小区,号“水边居”,十几幢十几层的电梯洋房,沿江一溜摆开,裙楼底层架空,二三层还是留给画廊,及其他商用。沙洲的另一半,河涌这一侧,桑基鱼塘消失,六七十栋低矮农民楼,错错落落形成村落。
如今的白沙洲,有环岛木栈道,为小区开发商所建,成为所有岛民的福利。水边居正门面向河湾,水路有渡轮直达大学城,陆路有水泥路横贯村落,越过河涌,越过湿地,连接三角洲公路网。村落被小区公路断为两截,公路形成直街,祠堂、村公馆和茶楼酒肆分列两边;农民楼几乎被悉数改造,或中式宅第,或西式洋楼,或中西混搭,各自为政五花八门。不知不觉,小村已成为画家和民间艺人扎堆的圣地,水边居居民则多为大学城老师和画家,岛上土著反而罕见,农民楼放租,大部分回流到河涌那边的村子,小部分则迁入水边居,沾点文化仙气。
河涌那边的村子,是大村,本就是原岛住民的祖居,原叫洲头村,外人口音不正,叫起来难听,后改成鳌头村。这也是珠三角常有的事,比如从边陲小渔村摇身一变成国际大都会的深圳,原来有个上步区,“上不去”不吉利,90年代改成福田区,果然火箭发射一飞冲天。目前看,鳌头村却未必有这势头,因为周边都是湿地,被规划为生态公园,除了乡野风光,别的难言独占。
白沙洲条状的农民楼带,风格五花八门,朝向也是东西南北各种方位。江边路边的屋子,自然是选择无遮挡朝向,夹在楼堆里的,就只好因地制宜望天打卦了。比城中村奢侈的,是每户人家都留有院子,院子与院子间是窄窄的石板路,只可行人不可行车。水边居就齐整多了,因着小岛东西偏南的走向,一座裙楼上两幢高层,六组楼体基本都是南北朝向。岛尾末端,开发商给自己留了一块地,绿树环绕遮蔽中,独门独户的组合式院落,望着合龙的滚滚东逝水。
独门大户后面,地势渐高,隔着一小片榕树林,和一条环岛大路,坐落着三个院子。傍着水边居篱墙这边,就是蒲宁租下的院子。
白沙洲3号,这座院子的门牌编号。两层半的简欧小楼,米白色,方方正正,大概是岛上最规矩最老实的一栋洋楼了,不闹腾,不招眼,一只烟盒,其上叠放着一把一次性火机,都是横着侧着,大致就这样子了。楼顶那半层,向后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