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南明:我可以建造奇观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能,因为你的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吧。

    如果犯事了进去要不要打点一下衙役,而且你犯不犯事,也不是你说了算。

    此外,找郎中看病、结婚生子都得花很多钱,如果没特殊的际遇,就凭这几个必杀技,就能把你终身的年收入控制在三十三两白银的状态。

    那为什么是控制在三十三两白银,而不是三十一两三十二两或者三十五两呢?

    因为收入在三十三两白银的话,农民刚好会负债三两,而一般的大清农民能借到和努力多挣的钱也就三两,刚好能保持一种生存状态。

    其实这就能部分回答那个着名的历史疑惑李约瑟之问,华夏有着辉煌的科技文化,为什么在大清就落后了?

    原因就在清廷三十三两白银的做法上,他让所有人都为了吃那一口饭奔波,没有人可以停下来,没有人可以思考新科技,同时人们也不会对别人产生同情。

    在所谓乾隆盛世的时候,英国曾派出马加尔尼使团来华访问。

    有一名跟团使者名叫约翰巴罗,他把他在大清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本书,名叫《我看乾隆盛世》。

    其中他记载了很多所谓盛世的真实情形,比如使团的船经过运河时,一伙看热闹的人压翻了河中的一艘小船,许多人掉进河里。

    巴罗说:虽然这一带有不少船只在行驶,却没有一艘船前去救援在河里挣扎的人,我们劝说我们船上的人开过去救他们,却被船夫义正言辞的拒绝。

    他的理由是当时的船速一小时七英里。

    这个理由虽然对外国人来说难以理解,但让我们带入船夫的视角,它限于三十三两白银的穷困状态,一旦手停,那么口就停。

    停船救人,不说一定能救起来,哪怕救起来也没任何好处,而且如果自己耽误了工作挣钱。

    很可能一家人都吃不上饭,也没人可怜他们饿肚子。

    最后,巴罗说:他眼睁睁看着好几个人在这场热闹中落水淹死了,因为受到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

    其实在外国人眼里,大清妥妥是流淌着牛奶与蜜的富庶之地,但这次访华使团看到的只有贫穷、麻木以及暴力下农民的悲惨。

    巴罗在书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当时因为不熟悉海路,首先抵达的不是原定地天津,而是浙江沿海城市定海,所以英国人需要找一个熟悉海路的领航员,把他们带到天津去,巴罗因此就找到了定海总兵。

    总兵得知乾隆皇帝对英国人的来访很重视,于是痛快答应帮他们找领航员。

    巴罗本以为总兵会花高薪雇人来领航,结果没想到总兵直接派出士兵,把所有从海路去过天津的老百姓全都抓来。

    约翰巴罗在回忆录中说:总兵派兵很快就抓回一大群人,这些人见了总兵,一个个双膝跪地,浑身颤抖。

    总督一个个审问他们,审来审去,最终找出两个去过天津的人。

    不过,这两个人不愿意接受任务,因为他们早已转行,不再航海,现在都在做生意,手停口停,不想冒险,所以他们跪在地上苦苦哀求着免除这趟劳役。

    但是总兵丝毫不为所动,强令他们立刻动身。

    这让英国使团的人大为震惊,同时也打消了他们对大清的敬畏之心,为后来的鸦片战争埋下了种子。

    其实按理说,农民有钱了,大清就可以征更多的税了,那为什么他们还要制定三十三两白银的驭民之法呢?

    这其实一切都来源于商鞅的改革,他是始作俑者,大清不过是集大成者罢了。

    商鞅的逻辑是百姓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后,便会不由自主的琢磨别的事情,这样就容易出乱子。

    并且实事求是的讲,大清确实算一种异族统治,他们心里也虚,所以大清皇帝们就决定贫民、弱民。

    比如末代皇帝溥仪,在他写的《我的前半生》里,就提到了小皇帝的功课中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怎么驭民,而贫民弱民这种思路体现在实操上就是三十三两白银。

    他们让百姓生活始终少三两银子,三两银子在当时可以买100斤粮食,因为少了这100斤粮食,百姓锅里的饭始终不够吃,他们每天只有疲于奔命,在贫穷、麻木、短视和担惊受怕中度过余生!

    对此,张英的感受几句特别深刻,他回老家桐城多年,自然知道原本桐城所在的安庆府与长江邻居的池州府的情况差不多。

    也就是去年今年这两年时间,一下子,安庆府就比对面的池州府差上不少。

    池州府如今个个都面色红润,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让安庆府的百姓很是羡慕。

    常常有活不下去的安庆百姓偷渡逃难到对岸去,单单今年上半年,安庆府便有数百户拖家带口的前往池州府投奔亲友,说是那边生活好。

    而这三年安庆府起码流出了五千人口!

    注意,这是有户籍的百姓,能统计到的数字,还有那些没法统计的黑户呢!

    为了遏制这种态势,安庆知府在长江边上布置了不少巡逻营,就为了打击非法“脱清”!

    但架不住民心所向啊,就连巡逻营的兵丁自己都选择逃去大明。

    因为逃去大明,人人都能吃饱饭啊!

    当时的张英,很是好奇,他当时还偷偷派人打探了一下,看治理池州府的是哪位名臣,没想到,只是那边大明才科举取仕的第三十名,要真论起来,最多也就是三甲,一个同进士身份,能放个小县的知县就不错了,没想到竟然比自己还有作为。

    他再一打探,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

    换了是他自己去,肯定比那才取仕的书呆子要强得多。

    他这才意识到,就像那《皇明日报》上说的那样,是大明体制问题,是大明天子的坚强领导起的作用。

    换了谁去那个位置,都能做到这样。

    于是乎,张英勐然想起自己当初的抱负,造福一方百姓。

    既然如此,自己还用担心因背叛大清投靠大明,而招致身后骂名作甚?

    对,就这么决定了!

    看着儿子朝气蓬勃的脸庞,张英突然感觉胸口一热,他感觉又找回了自己的初心!

    为官一辈子,造福几方百姓!

    “既如此!贤弟,你我二人便一同好好谋划一番,归顺明主!”

    张英可能也没想到,与此同时,北方各地许多读书人都在谋划以什么样的姿势投靠大明!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