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如初见 (2/2)
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浮生六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br />
初恋时的许多情景,多年后拿来回忆,在仍然相爱的男女心间,总会显得格外温馨动人。多年后,芸娘贫病交加时,回想当年情景,酸楚中仍有微醉,“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传奇,可名《吃粥记》矣。”情窦初开时的怦然心动,时光淹没不了,贫病摧折不了,它们像拂晓的晨露,纯澈照人,夺人心魄。
两人的新婚夜,又是三白姐姐的款嫁日,姐弟二人的婚事巧合在了一起。那一日的沈家,新媳进门,闺女出阁,是一个彩灯高悬的不眠之夜。
洞房内,“头巾既揭,相视嫣然。”沈复写:“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与芸肌肤之亲的文字,沈复写得极率真而坦诚,却因是夫妇,又尤其难得。陈寅恪对此专门有一段论述文字:“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复《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这例外创作若不是三白刻意为之,便是深情所致。他与芸娘的深情,从最初的倾心开始,一直蔓延到无数个日子以后,又沿着他在纸页间的叙说,蔓延到他们身后几百年的时空,直至蔓延到无数人心中。
这一场爱,是甜蜜的酒,从婚前酿到婚后,时间越久,便越醇香浓酽。
新婚之夜用夜膳,芸推辞不吃,说彼时正逢斋期,并说已吃斋数年。她并未告诉沈复,吃斋是为了他。但情侣间那些微妙的情意是何等的心有灵犀,他在心中暗暗推算:她开始吃斋的日子正值他出水痘。他顷刻便心明如镜。他的小新娘,多年前在他病中时,曾怎样为他焦虑担忧,她悄悄为他吃斋念佛,虔诚地求佛庇佑他健康平安。那一份执着深情的心意,她不曾表白,也不期求有朝一日他会明了,她只用心为他祝福和祈祷,她愿这样不为人知地去爱他,并且,以此为私藏的幸福。
只有内心盈满爱的女子,才会这样沉静温婉地,为心上人默默祝福。这是一种踏实温暖的沉醉,像走在三月明媚的暖阳下,仰起脸来,迎接春风的轻拂,然后深呼吸。
这样的爱,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被她这样爱着的沈三白。
那个年月的爱情,总有古典的含蓄和迟慢,却是真正的风月旖旎。不像今天的小情侣,少了樊篱和羁绊,等不及洞房花烛,便由着自己的主张和意愿,把一切做尽。于是那最美妙的时刻,所谓的“美人却扇,帐里分杯”,不过是箱底白绢上沾染的一朵胭脂红,古董般的一件旧物罢了。
彼时新婚,芸和沈复依然是胭脂落在白绢上,洁白如新,艳丽如斯。“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这一句,便够了。
新婚过后,一对新人须臾也不愿分开。后来,父亲专程来接,沈复才不得已去往杭州继续求学。与芸娘分别及重聚的情景,在沈复笔下重现时,只怕最溺情的言情剧也无法刻画那心碎的唯美。
——兰舟催发,他站在离别的船头,四野桃李芬芳,满眼春醉。“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是需要怎样的缠绵深情,才会这般难舍难分,彼时那个心里眼里只有心上人的沈复,他爱芸到了何等的地步!
他的思念,无可遏止。在杭州求学的日子,他度过了一段思念若渴的时光。我极爱读这一句:“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两百多年前,芸要是能够读到,不知会是怎样的心情?
小情侣的相思苦,好在先生能够体谅。三个月,如十年之隔。终于可以返家,回到那个令他朝思暮想的女子身边时,那幸福来临的瞬间,反倒比三个月还要难熬。“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沈复如是说。
一刻如年,春心已灿。这美好的初情,是那样含蓄隐忍,如一朵迎风的花,缓慢地,持久地,盛开。
茫茫人海的美妙邂逅,永远都是纳兰性德的那一句词:人生若只如初见。而沈复和芸娘,时光远逝后,那初情,仍如初见。
于是换得,一生淳美的回味。
br />
初恋时的许多情景,多年后拿来回忆,在仍然相爱的男女心间,总会显得格外温馨动人。多年后,芸娘贫病交加时,回想当年情景,酸楚中仍有微醉,“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传奇,可名《吃粥记》矣。”情窦初开时的怦然心动,时光淹没不了,贫病摧折不了,它们像拂晓的晨露,纯澈照人,夺人心魄。
两人的新婚夜,又是三白姐姐的款嫁日,姐弟二人的婚事巧合在了一起。那一日的沈家,新媳进门,闺女出阁,是一个彩灯高悬的不眠之夜。
洞房内,“头巾既揭,相视嫣然。”沈复写:“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与芸肌肤之亲的文字,沈复写得极率真而坦诚,却因是夫妇,又尤其难得。陈寅恪对此专门有一段论述文字:“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惟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此后来沈复《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所以为例外创作。”
这例外创作若不是三白刻意为之,便是深情所致。他与芸娘的深情,从最初的倾心开始,一直蔓延到无数个日子以后,又沿着他在纸页间的叙说,蔓延到他们身后几百年的时空,直至蔓延到无数人心中。
这一场爱,是甜蜜的酒,从婚前酿到婚后,时间越久,便越醇香浓酽。
新婚之夜用夜膳,芸推辞不吃,说彼时正逢斋期,并说已吃斋数年。她并未告诉沈复,吃斋是为了他。但情侣间那些微妙的情意是何等的心有灵犀,他在心中暗暗推算:她开始吃斋的日子正值他出水痘。他顷刻便心明如镜。他的小新娘,多年前在他病中时,曾怎样为他焦虑担忧,她悄悄为他吃斋念佛,虔诚地求佛庇佑他健康平安。那一份执着深情的心意,她不曾表白,也不期求有朝一日他会明了,她只用心为他祝福和祈祷,她愿这样不为人知地去爱他,并且,以此为私藏的幸福。
只有内心盈满爱的女子,才会这样沉静温婉地,为心上人默默祝福。这是一种踏实温暖的沉醉,像走在三月明媚的暖阳下,仰起脸来,迎接春风的轻拂,然后深呼吸。
这样的爱,感动了我们,也感动了被她这样爱着的沈三白。
那个年月的爱情,总有古典的含蓄和迟慢,却是真正的风月旖旎。不像今天的小情侣,少了樊篱和羁绊,等不及洞房花烛,便由着自己的主张和意愿,把一切做尽。于是那最美妙的时刻,所谓的“美人却扇,帐里分杯”,不过是箱底白绢上沾染的一朵胭脂红,古董般的一件旧物罢了。
彼时新婚,芸和沈复依然是胭脂落在白绢上,洁白如新,艳丽如斯。“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这一句,便够了。
新婚过后,一对新人须臾也不愿分开。后来,父亲专程来接,沈复才不得已去往杭州继续求学。与芸娘分别及重聚的情景,在沈复笔下重现时,只怕最溺情的言情剧也无法刻画那心碎的唯美。
——兰舟催发,他站在离别的船头,四野桃李芬芳,满眼春醉。“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是需要怎样的缠绵深情,才会这般难舍难分,彼时那个心里眼里只有心上人的沈复,他爱芸到了何等的地步!
他的思念,无可遏止。在杭州求学的日子,他度过了一段思念若渴的时光。我极爱读这一句:“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两百多年前,芸要是能够读到,不知会是怎样的心情?
小情侣的相思苦,好在先生能够体谅。三个月,如十年之隔。终于可以返家,回到那个令他朝思暮想的女子身边时,那幸福来临的瞬间,反倒比三个月还要难熬。“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沈复如是说。
一刻如年,春心已灿。这美好的初情,是那样含蓄隐忍,如一朵迎风的花,缓慢地,持久地,盛开。
茫茫人海的美妙邂逅,永远都是纳兰性德的那一句词:人生若只如初见。而沈复和芸娘,时光远逝后,那初情,仍如初见。
于是换得,一生淳美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