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杜家小娘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概是杜小喜怨念太深,大姨妈没来,小姑妈反而来了。-
杜小喜两个姑姑都是实干勤劳型,平时除了过年过节很少回娘家,家里也没有狗屁倒灶的烂事,很少来麻烦娘家人。
四哥让人带信儿来说小姑回娘家了,有事,让他们都回去。杜老爹便带着老婆孩子回了杜家村。
小姑嫁的远,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杜老爹回来的时候村子里已经冒起了缕缕白烟。
“诚哥儿,咱们明天去你姐家看看,那老虔婆竟然想把采石场给要走,真是痴心妄想!”
杜老爹应了声,听杜奶奶断断续续的说完才闹明白怎么回事。
小姑说亲的时候正逢杜老爹得了急症去了,守孝三年后都成了十*的老姑娘,来说亲的人家早已不是十七八的大小伙子,续弦老男人扎堆,最后杜奶奶便给小姑选了秃头山那边的高家。
高家老二也就是杜小喜的小姑父是个老实到傻的老实人,因为长的不如意没啥本事又不受爹娘宠爱最后二十三了还没娶妻,正好和小姑凑了对儿。
高家老头老太太有着不少人家的通病,喜欢会来事的大儿子,宠着会讨人欢心的小儿子,对中间老实憨厚的二儿子全家都当奴才使。
当然这在小姑嫁过去就不好使了,小姑父虽不是啥精明人,好在老实人听话,婚后就是标准的老婆奴,让干啥干啥,有了孩子后更是听婆娘的话全心全意为小家。
儿子不听话了,关键是还捉不回来了。
高家老两口没办法,最后只能强制要求二儿子每年给多少养老钱粮食果菜。这样也相安无事过了几年。
后来高老头去世。小姑夫妻和婆婆妯娌又大闹了一场,最后变成了每年除了给养老钱粮食都不往来的地步。
秃头山听名字就知道那边的山头多是不长毛的石头上,秃头山脚下的高家村自然也不是什么山清水秀之地。
在这种遍地石头的村子,最重要的财产自然是产量的田地。
当年杜老头死前给三个儿子分家,田地三个儿子平分,老婆子以后跟着大儿子过,其他两家只要每年给养老银子和粮食就成。当时村里的里正和族老也都见证了。说还了就这么分。
结果老头刚下葬不久。正式分家的时候高老太太不同意了,她不同意把田地分给老二,为了堵住村子里人嘴便吆喝着把秃头山的采石场给老二。
一个废弃半辈子一点用都没有的采石场怎么能和年年产出粮食的田地比?
小姑自然不同意这种分法。当即喊了娘家人闹到了里正和族老那里。
当时高家的长辈也劝说过高老太,不过这老太太死活不同意把地给二儿子,天天搁家门口骂高二不孝子,反正是死活不愿意在分家的文书上签字。每年的粮食收了也不给高二。
就这么闹腾了两年多,最后小姑一家也算妥协了。地给高老太,养老钱一文没有!
若是事情一直这样下去也没什么,却在前两年出现了转机。
山中水道建好后,相继而来的就是汇入南北大运河附近的新码头。新码头建好之后。因着地形限制能够承载的客流并没有老码头这边大。后来柳二爷便和县里的几家富户提出了把新老码头连接起来,变成一个码头的想法。
两个码头之间相隔较远,还有几个南北运河建好后建成的村子。唯一难办的就是两个码头之间有一座十多米高的大山。
而小姑家所在的秃头山就在靠近老码头这一侧的山附近。
当初建造新码头的时候新码头附近的采石场一个个发了家,小姑家的采石场因着隔着一座山运到新码头成本比离的新码头的矿场高了许多。最后也没挣到多少钱。
如今要把两个码头连城一个,还要把碍事儿的大山挖掉,到时候就在自家门口卖石板,高老太已经能想象到儿子一天挣多少银子。
所以眼见着运河边的大山快被挖完了,就要大量采购石板修房子铺路了,高老太又蹦跶出来要把采石场要回来!
听完小姑这么说,杜家众人也是醉了。
这么能折腾,这高老太咋不上天呐!
听说小姑来了,大伯爷家的有金哥也没爹娘派过来看看怎么了。毕竟小姑家远,一年到头也就回来那么几次,现在不年不节的就怕出了啥事。
听说了高老太又闹腾着要采石场后,杜有金气的破口大骂,当即表示明天他们兄弟几个也去助威。
第二天,天没亮两家人摸黑赶路,现在走到秃头山差不多正好中午还能赶上一顿热饭。
杜小喜靠着杜娘坐着,看到路边好看的花儿还会撒娇让八哥跳下车给摘回来。
杜娘看着无忧无虑的小闺女叹了口气,她是不想让闺女过来的,毕竟两大家子攀扯说不定还要打起来,她闺女跟着能干啥啊!不过闺女一句‘从小到大还没去过姑姑家’,杜老爹和杜娘要说的话给镇压了。
杜小喜心里小得意,咱上头有人,你家闺女往他们村子一站,所有的人都知道咱家惹不起!
摇摇晃晃到了秃头山,一群人还没进村便被看热闹的人给围观了。
“这高杨媳妇娘家可真有钱,一家人的衣裳一个补丁也没有。”一个刚进来不久的小妇人小声和旁边的妯娌嘀咕道。衣裳料子怎么贵,谁家不是补丁补补丁,补丁何其多,这杜家一群人的衣服上竟然一个补丁也没有,看来他们家的日子很好过。
她妯娌认同的点点头,抬抬下巴对着杜小喜道:“看到扶着老太太的那个圆脸小娘子没,就穿的最好看那个,人家可是和咱们县柳半城定了亲的,过了门就是柳家的少夫人。”
小妇人惊呼一声。“她就是那个丫头啊?咱们县里都知道她这个人啊!”
旁边的几个妇人也跟着嘀咕,“看那些车上好几个大包裹,这次也不知道又拿了什么好东西过来?”
“高杨家新码头的铺子听说就是租的柳半城家的,高杨没摊上好爹娘,倒是娶了个好婆娘。”周围的人... -->>
大概是杜小喜怨念太深,大姨妈没来,小姑妈反而来了。-
杜小喜两个姑姑都是实干勤劳型,平时除了过年过节很少回娘家,家里也没有狗屁倒灶的烂事,很少来麻烦娘家人。
四哥让人带信儿来说小姑回娘家了,有事,让他们都回去。杜老爹便带着老婆孩子回了杜家村。
小姑嫁的远,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半下午,杜老爹回来的时候村子里已经冒起了缕缕白烟。
“诚哥儿,咱们明天去你姐家看看,那老虔婆竟然想把采石场给要走,真是痴心妄想!”
杜老爹应了声,听杜奶奶断断续续的说完才闹明白怎么回事。
小姑说亲的时候正逢杜老爹得了急症去了,守孝三年后都成了十*的老姑娘,来说亲的人家早已不是十七八的大小伙子,续弦老男人扎堆,最后杜奶奶便给小姑选了秃头山那边的高家。
高家老二也就是杜小喜的小姑父是个老实到傻的老实人,因为长的不如意没啥本事又不受爹娘宠爱最后二十三了还没娶妻,正好和小姑凑了对儿。
高家老头老太太有着不少人家的通病,喜欢会来事的大儿子,宠着会讨人欢心的小儿子,对中间老实憨厚的二儿子全家都当奴才使。
当然这在小姑嫁过去就不好使了,小姑父虽不是啥精明人,好在老实人听话,婚后就是标准的老婆奴,让干啥干啥,有了孩子后更是听婆娘的话全心全意为小家。
儿子不听话了,关键是还捉不回来了。
高家老两口没办法,最后只能强制要求二儿子每年给多少养老钱粮食果菜。这样也相安无事过了几年。
后来高老头去世。小姑夫妻和婆婆妯娌又大闹了一场,最后变成了每年除了给养老钱粮食都不往来的地步。
秃头山听名字就知道那边的山头多是不长毛的石头上,秃头山脚下的高家村自然也不是什么山清水秀之地。
在这种遍地石头的村子,最重要的财产自然是产量的田地。
当年杜老头死前给三个儿子分家,田地三个儿子平分,老婆子以后跟着大儿子过,其他两家只要每年给养老银子和粮食就成。当时村里的里正和族老也都见证了。说还了就这么分。
结果老头刚下葬不久。正式分家的时候高老太太不同意了,她不同意把田地分给老二,为了堵住村子里人嘴便吆喝着把秃头山的采石场给老二。
一个废弃半辈子一点用都没有的采石场怎么能和年年产出粮食的田地比?
小姑自然不同意这种分法。当即喊了娘家人闹到了里正和族老那里。
当时高家的长辈也劝说过高老太,不过这老太太死活不同意把地给二儿子,天天搁家门口骂高二不孝子,反正是死活不愿意在分家的文书上签字。每年的粮食收了也不给高二。
就这么闹腾了两年多,最后小姑一家也算妥协了。地给高老太,养老钱一文没有!
若是事情一直这样下去也没什么,却在前两年出现了转机。
山中水道建好后,相继而来的就是汇入南北大运河附近的新码头。新码头建好之后。因着地形限制能够承载的客流并没有老码头这边大。后来柳二爷便和县里的几家富户提出了把新老码头连接起来,变成一个码头的想法。
两个码头之间相隔较远,还有几个南北运河建好后建成的村子。唯一难办的就是两个码头之间有一座十多米高的大山。
而小姑家所在的秃头山就在靠近老码头这一侧的山附近。
当初建造新码头的时候新码头附近的采石场一个个发了家,小姑家的采石场因着隔着一座山运到新码头成本比离的新码头的矿场高了许多。最后也没挣到多少钱。
如今要把两个码头连城一个,还要把碍事儿的大山挖掉,到时候就在自家门口卖石板,高老太已经能想象到儿子一天挣多少银子。
所以眼见着运河边的大山快被挖完了,就要大量采购石板修房子铺路了,高老太又蹦跶出来要把采石场要回来!
听完小姑这么说,杜家众人也是醉了。
这么能折腾,这高老太咋不上天呐!
听说小姑来了,大伯爷家的有金哥也没爹娘派过来看看怎么了。毕竟小姑家远,一年到头也就回来那么几次,现在不年不节的就怕出了啥事。
听说了高老太又闹腾着要采石场后,杜有金气的破口大骂,当即表示明天他们兄弟几个也去助威。
第二天,天没亮两家人摸黑赶路,现在走到秃头山差不多正好中午还能赶上一顿热饭。
杜小喜靠着杜娘坐着,看到路边好看的花儿还会撒娇让八哥跳下车给摘回来。
杜娘看着无忧无虑的小闺女叹了口气,她是不想让闺女过来的,毕竟两大家子攀扯说不定还要打起来,她闺女跟着能干啥啊!不过闺女一句‘从小到大还没去过姑姑家’,杜老爹和杜娘要说的话给镇压了。
杜小喜心里小得意,咱上头有人,你家闺女往他们村子一站,所有的人都知道咱家惹不起!
摇摇晃晃到了秃头山,一群人还没进村便被看热闹的人给围观了。
“这高杨媳妇娘家可真有钱,一家人的衣裳一个补丁也没有。”一个刚进来不久的小妇人小声和旁边的妯娌嘀咕道。衣裳料子怎么贵,谁家不是补丁补补丁,补丁何其多,这杜家一群人的衣服上竟然一个补丁也没有,看来他们家的日子很好过。
她妯娌认同的点点头,抬抬下巴对着杜小喜道:“看到扶着老太太的那个圆脸小娘子没,就穿的最好看那个,人家可是和咱们县柳半城定了亲的,过了门就是柳家的少夫人。”
小妇人惊呼一声。“她就是那个丫头啊?咱们县里都知道她这个人啊!”
旁边的几个妇人也跟着嘀咕,“看那些车上好几个大包裹,这次也不知道又拿了什么好东西过来?”
“高杨家新码头的铺子听说就是租的柳半城家的,高杨没摊上好爹娘,倒是娶了个好婆娘。”周围的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