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无相心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却说上绕城外,带湖新居,辛弃疾和裘穷正在工地边的凉亭中,促膝长谈,不仅裘穷用独特的见解打动了辛弃疾,辛弃疾也用他渊博的知识让裘穷钦佩不已。
裘穷这才详细的说明了情况,辛弃疾也逐渐看出了裘穷此行并不是赵扩派来,虚言试探的,而是真心诚意的前来邀请他,出山帮忙的。
他本就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这时与裘穷也算是一拍即合,相谈甚欢了。
至于周伯通从昨日起,就不知跑到何处去了,若非每天晚上还会按时回来蹭饭,裘穷都以为他独自离开了。
这时裘穷正在和辛弃疾详细介绍,所谓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什么。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简称小农水,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和引水工程等的规划。
毕竟古代粮食的代称也叫谷、五谷、八谷、九谷、百谷,但以五谷为最多,现阶段的大宋,主要粮食来源是水稻和小麦,而这两种作物,对土地的要求都不高,而对水的需求却都很严格。
比如小麦,在立春以后必须要充足的浇水,之后的两个月也是对水分需要最迫切的时候,两个月的快生长进入成熟期之后,对水的需求量才有所减少,水稻就是长在水里的,就更不用说了。
裘穷还详细介绍了什么叫“稻麦二熟”,这是指在同一块田中,水稻收获之后种麦子,麦子收获之后种水稻。
这不仅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作为历史上经济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宋代的江南其实已经出现了这种播种方法,只不过尚未推广,而裘穷这时则是详细的介绍了如何操作,才能使这种方法达到最佳效果。
那就是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小麦,越冬至来新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从而实现一年两熟。
裘穷还与辛弃疾一同分析了,在长江流域及太湖地区进行稻麦两熟制的可能性。
既可以用麦、稻,麦、棉,作两熟,也可以是油菜、稻和早稻、晚稻两熟,甚至在江南地区可以实现是油菜、稻、稻三熟。
如此一来,大宋民众衣食无忧,才有能力解决其他的问题。
辛弃疾听得个目瞪口呆,用裘穷的方法,同样的土地面积,同样的劳动力,粮食的产量却直接翻倍了。
他如何能不惊讶?当然若是他知道,这时裘穷其实心中对这种结果很是不满,只怕就要翻白眼儿了。
裘穷也是没有办法,才拿出了这种方法的,若是能够大规模种植玉米、番薯、土豆,那就不用担心了,管他什么水利工程,管他什么一年几熟。
这玉米平均亩产接近一千公斤,土豆和红薯更是达到了两千公斤左右,几乎是现在大宋小麦亩产的十倍。
十倍是什么概念,就是现在大宋人口暴涨十倍,仍然能人人有饭吃。
南宋现在虽然被金国,蒙古压制,但人口仍然过八千万,十倍人口就是八个亿啊,而这时候蒙古的人口只不过区区百万人,只不过他们几乎全民皆兵,战力彪悍罢了。
说实话在这个冷兵器时代,八亿的人口基数基本上就是用人命填,也能在几十年内横扫欧亚大6了。
当然这还只是裘穷的幻想,毕竟像哥伦布那样出海远航,横跨太平洋,需要的可不仅仅是个人的勇气和能力,更多的是当时世界的航海技术已经成熟,而现在的大宋,或者说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远洋航海的能力。
这时裘穷撤回思绪,又开始跟辛弃疾介绍起他明的哪些新式武器。
什么连弩啊,什么小型火枪啊,什么地雷啊,望远镜啊,裘穷介绍完他们的用法,正要详细说明这些武器到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使用。
然而这辛弃疾虽是一名儒将,但好歹年轻时也是转战过四方的,这时听完了裘穷的介绍,心中虽然惊骇欲绝,但也心念电转,眨眼间已经明白了这些武器的强大之处,脑海中接着便浮现出了许多场景。
或是高城而守,箭雨如蝗,或是平原交战,地底埋雷,或是群山之中,远远望去,敌人锅碗瓢盆,历历在目,占尽先机。
此时周伯通正巧归来,刚一进院子,就见辛弃疾满面红光,激动的对裘穷道,“君真乃天降之才,只为拯救我大宋而来啊。”说着就翻身下拜,不由得唬了一跳,又一个说裘穷是仙人降世的?
正所谓三人成虎,一个人说周伯通只觉得他是疯,然而第二个人也这么说,他就不得不有了怀疑。
更何况这两个人,一个是武功绝世的先天顶点,一个是饱读诗书的绝世大儒?
裘穷则是满脸尴尬,一边搀扶着辛弃疾起身,一边谦逊,然而就像是对虚竹子一样,裘穷并没有否认辛弃疾的这种说法。
心中很是松了一口气,若是辛弃疾真的如此认为,反而对... -->>
却说上绕城外,带湖新居,辛弃疾和裘穷正在工地边的凉亭中,促膝长谈,不仅裘穷用独特的见解打动了辛弃疾,辛弃疾也用他渊博的知识让裘穷钦佩不已。
裘穷这才详细的说明了情况,辛弃疾也逐渐看出了裘穷此行并不是赵扩派来,虚言试探的,而是真心诚意的前来邀请他,出山帮忙的。
他本就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这时与裘穷也算是一拍即合,相谈甚欢了。
至于周伯通从昨日起,就不知跑到何处去了,若非每天晚上还会按时回来蹭饭,裘穷都以为他独自离开了。
这时裘穷正在和辛弃疾详细介绍,所谓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什么。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简称小农水,是指为解决耕地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而修建的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小型水库、塘坝、蓄水池、水窖、水井和引水工程等的规划。
毕竟古代粮食的代称也叫谷、五谷、八谷、九谷、百谷,但以五谷为最多,现阶段的大宋,主要粮食来源是水稻和小麦,而这两种作物,对土地的要求都不高,而对水的需求却都很严格。
比如小麦,在立春以后必须要充足的浇水,之后的两个月也是对水分需要最迫切的时候,两个月的快生长进入成熟期之后,对水的需求量才有所减少,水稻就是长在水里的,就更不用说了。
裘穷还详细介绍了什么叫“稻麦二熟”,这是指在同一块田中,水稻收获之后种麦子,麦子收获之后种水稻。
这不仅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还能增加农民的收入。
作为历史上经济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宋代的江南其实已经出现了这种播种方法,只不过尚未推广,而裘穷这时则是详细的介绍了如何操作,才能使这种方法达到最佳效果。
那就是每年六月份种水稻,十一月份水稻收获后,翻耕播种小麦,越冬至来新年五月收获,麦茬翻耕灌溉后,再种水稻,从而实现一年两熟。
裘穷还与辛弃疾一同分析了,在长江流域及太湖地区进行稻麦两熟制的可能性。
既可以用麦、稻,麦、棉,作两熟,也可以是油菜、稻和早稻、晚稻两熟,甚至在江南地区可以实现是油菜、稻、稻三熟。
如此一来,大宋民众衣食无忧,才有能力解决其他的问题。
辛弃疾听得个目瞪口呆,用裘穷的方法,同样的土地面积,同样的劳动力,粮食的产量却直接翻倍了。
他如何能不惊讶?当然若是他知道,这时裘穷其实心中对这种结果很是不满,只怕就要翻白眼儿了。
裘穷也是没有办法,才拿出了这种方法的,若是能够大规模种植玉米、番薯、土豆,那就不用担心了,管他什么水利工程,管他什么一年几熟。
这玉米平均亩产接近一千公斤,土豆和红薯更是达到了两千公斤左右,几乎是现在大宋小麦亩产的十倍。
十倍是什么概念,就是现在大宋人口暴涨十倍,仍然能人人有饭吃。
南宋现在虽然被金国,蒙古压制,但人口仍然过八千万,十倍人口就是八个亿啊,而这时候蒙古的人口只不过区区百万人,只不过他们几乎全民皆兵,战力彪悍罢了。
说实话在这个冷兵器时代,八亿的人口基数基本上就是用人命填,也能在几十年内横扫欧亚大6了。
当然这还只是裘穷的幻想,毕竟像哥伦布那样出海远航,横跨太平洋,需要的可不仅仅是个人的勇气和能力,更多的是当时世界的航海技术已经成熟,而现在的大宋,或者说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远洋航海的能力。
这时裘穷撤回思绪,又开始跟辛弃疾介绍起他明的哪些新式武器。
什么连弩啊,什么小型火枪啊,什么地雷啊,望远镜啊,裘穷介绍完他们的用法,正要详细说明这些武器到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如何使用。
然而这辛弃疾虽是一名儒将,但好歹年轻时也是转战过四方的,这时听完了裘穷的介绍,心中虽然惊骇欲绝,但也心念电转,眨眼间已经明白了这些武器的强大之处,脑海中接着便浮现出了许多场景。
或是高城而守,箭雨如蝗,或是平原交战,地底埋雷,或是群山之中,远远望去,敌人锅碗瓢盆,历历在目,占尽先机。
此时周伯通正巧归来,刚一进院子,就见辛弃疾满面红光,激动的对裘穷道,“君真乃天降之才,只为拯救我大宋而来啊。”说着就翻身下拜,不由得唬了一跳,又一个说裘穷是仙人降世的?
正所谓三人成虎,一个人说周伯通只觉得他是疯,然而第二个人也这么说,他就不得不有了怀疑。
更何况这两个人,一个是武功绝世的先天顶点,一个是饱读诗书的绝世大儒?
裘穷则是满脸尴尬,一边搀扶着辛弃疾起身,一边谦逊,然而就像是对虚竹子一样,裘穷并没有否认辛弃疾的这种说法。
心中很是松了一口气,若是辛弃疾真的如此认为,反而对...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