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1/2)
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红楼]重生贾母荣华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却说赦儿夫妇俩的孩子今年四岁,政儿两口子小子三岁,姑娘刚满一岁,政儿媳妇这就又怀上了。
至于宁府那边,敷哥儿夫妇俩也有个儿子,原先堂兄堂嫂还忧心孩子会不会跟他爹似的自小就病病歪歪,可他如今也四岁了,偶尔也病上一场,却从没出过险症;而敬哥儿夫妇俩倒是和睦,也得了个儿子,都快满三岁了。
在史令仪看来,自家应是能再安生几年,至少等老爷把赦儿、政儿都教出来,能攸二成人,再功成身退,享享清福以及天伦之乐。
前世时,自家老爷在北疆抵御关外骑兵,宁府堂兄就没再摸过兵符,直到老爷壮年去世,宁府堂兄贾代化才一路高歌猛进,最后做到了京营节度使。
这辈子,要是自家老爷始终身居高位,宁府堂兄怕是不太容易出头,但品轶总不会低,也照样能过得风光就是。
说起来,堂兄贾代化从先帝那会儿因为交兵权交得迟疑,而坐了多年的冷衙门冷板凳,脾气收敛了不少,至少前世一点就着的性子如今是怎么也看不出来了。
能少得罪人,总是好事一桩。
想到这里,史令仪微微一笑,目光又一直停在因再次有孕而粉面桃腮的二儿媳妇的脸上,害得王咨面皮有些发烧:怀胎频繁,除了她肚子争气之外,自然也有点像是他们夫妇跟大家炫耀两人感情极好,如胶似漆似的——读书人家的女孩儿,脸皮可都不算厚……
误会婆婆心思的也不止王咨一个,水凝也略有惆怅地轻抚了下自己的小腹:自家事自己知,轮恩爱她们夫妇绝不比小叔两口子差……之所以都讲究多子多福,实在是只有一个儿子,太不保险啊!
史令仪这会儿也回过神来,顺口嘱咐二儿媳妇几句,“短什么就开口。”说着自己也笑了,家里真是什么都不缺,哪能让有喜的二儿媳妇受了慢待?“不过白嘱咐你几句,回去歇着吧,等政儿回来你们自己说去。”
这一番话惹得王咨脸颊更红,刚想向婆婆表明自己没有耽误丈夫读书,可转念一想,这一开口就是越描越黑,而且待她不错的嫂子也在场,怎么说都难无懈可击,她还是干脆认了,回屋歇着吧。于是她行礼后乖乖告辞而去。
史令仪放走二儿媳,却把长媳水凝留了下来。
她如今对长媳真是满意得不得了:温婉大度,为人处事乃至管家用人,进退有度不说更能刚柔并济,凭她的本事进宫做个娘娘也是绰绰有余……可话说回来,她肯这般不骄不躁,言行间也私心极少,也是因为她和赦儿夫妻感情甚笃的缘故。
水凝挨着婆婆坐下,本以为她要安抚自己几句,没想到她一开口就是正事:保龄侯,也就是婆婆的娘家哥哥又给自家荐了个好先生。
保龄侯的眼光的确非同一般,原先教过丈夫的吴先生刚刚升官做了刺史,而教了小姑子和小叔子数年的那位先生也中了进士,如今外放去了。
婆婆让自己提早准备,收拾出一处大些的书房,将来不止荣府的男孩儿,宁府那两个小的兴许也要一起过来读书。另外,宁荣两府都是以军功起家,子孙除了读书之外也不能荒废了骑射,不仅是不能忘本之意,自家不能像有些人家,只让孩子一味苦读,将君子六艺大半都丢到脑后去了。
说起君子六艺,水凝情不自禁地想起丈夫,礼乐射御书数,唯独那个乐——他可真是一点儿都不开窍,连喝多了哼上几声军歌,都不在调儿上……害得水凝在回房的路上也能边走边笑。
傍晚时,贾代善回府,换了衣裳再用过饭,才和媳妇不疾不徐地说起今日他面君的所言所行。
如今天子看似温厚,实则比先帝更杀伐果断。
当年,先帝一场大病,让他一改先前的暧昧,转而一力为太子铺路,诸王以及若干外戚们见状,“别样心思”也的确是渐渐收敛了起来。
虽然太子登基极其顺利,不仅是朝堂,连军中也一派平稳,却也自此埋下了隐患:先帝没来得及收归诸王手中权柄,而且身为宗室,造~反~可以美其名曰“清君侧”,成了也不算改天换地,只是龙椅就由自己来坐,不成的话也不过是关起门来夹着尾巴过日子。
毕竟是宗室,不能开杀戒,更不好行株连之事:大家祖宗都一样,顶天不过就是本人贬为庶民,儿子孙子依旧是皇族贵胄——太祖爷立国才多少年,宗室也还没繁衍出多少人来,诸王削得太狠,异姓王与勋贵们便会抬头夺权,此消彼长之下,宗室势力衰弱只有圣上一人独尊也一样不是什么好事。
圣上早就看透了这群不肯安生的叔叔和兄弟们的险恶心思,更为如何权衡伤透了脑筋,这也是这三年里他按兵不动的主因。
史令仪听到这里,也轻声道:“柿子总得先找软的捏。”
贾代善欣慰一笑:媳妇果然听得懂。“宗室和外戚,圣上必然要先动后者。”
史令仪第一念头便是想到了十皇子——如今该称呼他为恭王,在圣上几个弟弟之中,只有他的母族张家原先最是风光,风头甚至盖过太后的娘家,而且张家又几乎全是文臣,唯一能和武将之家扯得上些干系的便是和宁府二公子的亲事……
这样的人家真要砍起来,也没什么还手之力,且圣上一旦下定决心,连恭王都未必肯出手救援,更别提一向明哲保身的宁府了。
而贾代善这样正值壮年,却有幸见识过三位圣上的灵透人,既然已经嗅出圣上的动向,他当然早早地……递上了梯子:自请让出禁军统领之位。
圣上拿张家试探一番之后,大约就会决意削藩,而在动手之前势必要保证守卫皇城的禁军,以及保卫京城的京郊大营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中,贾代善自认自己不是圣上的心腹,当年先帝还在时他谨守分寸,不和任何皇子亲近结交,这里当然也包括太子。
不知道当年的太子如今的圣上是否会为他当年不偏不倚而心有芥蒂,还不如早点识相,至少搏出个好印象不是?
贾代善其实叙述得不很详细,史令仪却想得分明,更是露出由衷的钦佩之色,轻声抚掌笑道:“大善!老爷好魄力。只是这舍与得说得轻巧,但有几人能做到老爷这般从容进退,宠辱不惊?我今儿也算又开了回眼界。”
从先帝那会儿,她丈夫就舍得交出兵权,换来荣府十几年风光,这一回再自请去职,又能保自家半生安康了!史令仪此番钦佩全然发自内心。
这可是一出以退为进的妙招,以贾代善的军功、资历和年纪,让他告老简直就是个笑话。
圣上听说贾代善想要辞官,心中先是大喜,此人深得朕心!而后感慨于这位荣国公果如父皇所言,最善审时度势,又肯当机立... -->>
却说赦儿夫妇俩的孩子今年四岁,政儿两口子小子三岁,姑娘刚满一岁,政儿媳妇这就又怀上了。
至于宁府那边,敷哥儿夫妇俩也有个儿子,原先堂兄堂嫂还忧心孩子会不会跟他爹似的自小就病病歪歪,可他如今也四岁了,偶尔也病上一场,却从没出过险症;而敬哥儿夫妇俩倒是和睦,也得了个儿子,都快满三岁了。
在史令仪看来,自家应是能再安生几年,至少等老爷把赦儿、政儿都教出来,能攸二成人,再功成身退,享享清福以及天伦之乐。
前世时,自家老爷在北疆抵御关外骑兵,宁府堂兄就没再摸过兵符,直到老爷壮年去世,宁府堂兄贾代化才一路高歌猛进,最后做到了京营节度使。
这辈子,要是自家老爷始终身居高位,宁府堂兄怕是不太容易出头,但品轶总不会低,也照样能过得风光就是。
说起来,堂兄贾代化从先帝那会儿因为交兵权交得迟疑,而坐了多年的冷衙门冷板凳,脾气收敛了不少,至少前世一点就着的性子如今是怎么也看不出来了。
能少得罪人,总是好事一桩。
想到这里,史令仪微微一笑,目光又一直停在因再次有孕而粉面桃腮的二儿媳妇的脸上,害得王咨面皮有些发烧:怀胎频繁,除了她肚子争气之外,自然也有点像是他们夫妇跟大家炫耀两人感情极好,如胶似漆似的——读书人家的女孩儿,脸皮可都不算厚……
误会婆婆心思的也不止王咨一个,水凝也略有惆怅地轻抚了下自己的小腹:自家事自己知,轮恩爱她们夫妇绝不比小叔两口子差……之所以都讲究多子多福,实在是只有一个儿子,太不保险啊!
史令仪这会儿也回过神来,顺口嘱咐二儿媳妇几句,“短什么就开口。”说着自己也笑了,家里真是什么都不缺,哪能让有喜的二儿媳妇受了慢待?“不过白嘱咐你几句,回去歇着吧,等政儿回来你们自己说去。”
这一番话惹得王咨脸颊更红,刚想向婆婆表明自己没有耽误丈夫读书,可转念一想,这一开口就是越描越黑,而且待她不错的嫂子也在场,怎么说都难无懈可击,她还是干脆认了,回屋歇着吧。于是她行礼后乖乖告辞而去。
史令仪放走二儿媳,却把长媳水凝留了下来。
她如今对长媳真是满意得不得了:温婉大度,为人处事乃至管家用人,进退有度不说更能刚柔并济,凭她的本事进宫做个娘娘也是绰绰有余……可话说回来,她肯这般不骄不躁,言行间也私心极少,也是因为她和赦儿夫妻感情甚笃的缘故。
水凝挨着婆婆坐下,本以为她要安抚自己几句,没想到她一开口就是正事:保龄侯,也就是婆婆的娘家哥哥又给自家荐了个好先生。
保龄侯的眼光的确非同一般,原先教过丈夫的吴先生刚刚升官做了刺史,而教了小姑子和小叔子数年的那位先生也中了进士,如今外放去了。
婆婆让自己提早准备,收拾出一处大些的书房,将来不止荣府的男孩儿,宁府那两个小的兴许也要一起过来读书。另外,宁荣两府都是以军功起家,子孙除了读书之外也不能荒废了骑射,不仅是不能忘本之意,自家不能像有些人家,只让孩子一味苦读,将君子六艺大半都丢到脑后去了。
说起君子六艺,水凝情不自禁地想起丈夫,礼乐射御书数,唯独那个乐——他可真是一点儿都不开窍,连喝多了哼上几声军歌,都不在调儿上……害得水凝在回房的路上也能边走边笑。
傍晚时,贾代善回府,换了衣裳再用过饭,才和媳妇不疾不徐地说起今日他面君的所言所行。
如今天子看似温厚,实则比先帝更杀伐果断。
当年,先帝一场大病,让他一改先前的暧昧,转而一力为太子铺路,诸王以及若干外戚们见状,“别样心思”也的确是渐渐收敛了起来。
虽然太子登基极其顺利,不仅是朝堂,连军中也一派平稳,却也自此埋下了隐患:先帝没来得及收归诸王手中权柄,而且身为宗室,造~反~可以美其名曰“清君侧”,成了也不算改天换地,只是龙椅就由自己来坐,不成的话也不过是关起门来夹着尾巴过日子。
毕竟是宗室,不能开杀戒,更不好行株连之事:大家祖宗都一样,顶天不过就是本人贬为庶民,儿子孙子依旧是皇族贵胄——太祖爷立国才多少年,宗室也还没繁衍出多少人来,诸王削得太狠,异姓王与勋贵们便会抬头夺权,此消彼长之下,宗室势力衰弱只有圣上一人独尊也一样不是什么好事。
圣上早就看透了这群不肯安生的叔叔和兄弟们的险恶心思,更为如何权衡伤透了脑筋,这也是这三年里他按兵不动的主因。
史令仪听到这里,也轻声道:“柿子总得先找软的捏。”
贾代善欣慰一笑:媳妇果然听得懂。“宗室和外戚,圣上必然要先动后者。”
史令仪第一念头便是想到了十皇子——如今该称呼他为恭王,在圣上几个弟弟之中,只有他的母族张家原先最是风光,风头甚至盖过太后的娘家,而且张家又几乎全是文臣,唯一能和武将之家扯得上些干系的便是和宁府二公子的亲事……
这样的人家真要砍起来,也没什么还手之力,且圣上一旦下定决心,连恭王都未必肯出手救援,更别提一向明哲保身的宁府了。
而贾代善这样正值壮年,却有幸见识过三位圣上的灵透人,既然已经嗅出圣上的动向,他当然早早地……递上了梯子:自请让出禁军统领之位。
圣上拿张家试探一番之后,大约就会决意削藩,而在动手之前势必要保证守卫皇城的禁军,以及保卫京城的京郊大营完全掌握在他自己手中,贾代善自认自己不是圣上的心腹,当年先帝还在时他谨守分寸,不和任何皇子亲近结交,这里当然也包括太子。
不知道当年的太子如今的圣上是否会为他当年不偏不倚而心有芥蒂,还不如早点识相,至少搏出个好印象不是?
贾代善其实叙述得不很详细,史令仪却想得分明,更是露出由衷的钦佩之色,轻声抚掌笑道:“大善!老爷好魄力。只是这舍与得说得轻巧,但有几人能做到老爷这般从容进退,宠辱不惊?我今儿也算又开了回眼界。”
从先帝那会儿,她丈夫就舍得交出兵权,换来荣府十几年风光,这一回再自请去职,又能保自家半生安康了!史令仪此番钦佩全然发自内心。
这可是一出以退为进的妙招,以贾代善的军功、资历和年纪,让他告老简直就是个笑话。
圣上听说贾代善想要辞官,心中先是大喜,此人深得朕心!而后感慨于这位荣国公果如父皇所言,最善审时度势,又肯当机立...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