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中文网 jqzw.net,大国重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伊金斯和麦吉欢天喜地地回美国去了。他们在金南与几十家小企业签了合作协议,约定由他们在美国接受订单,然后交给金南这边的企业完成。金南的企业把成品发往伊麦工厂,但通关的时候要写成毛坯件。伊麦工厂会对这些产品进行一些象征性的加工,然后再卖给海菲等美国大企业,这就可以算是美国制造的产品了。
伊金斯他们计算过,即使加上50%的进口关税,从金南采购零配件依然比在美国制造更为便宜,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低,更因为产业集聚而产生的规模效应。
在中国,许多地区的产业都形成了产业集群,如金南的金属加工业,形成了冶炼、铸锻、机加工、热处理、探伤检测、包装运输等一条龙的生产体系。这样的生产体系能够使人员和设备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中节省下来的成本便是极其可观的。
反观美国,整个巴尔小镇上只有伊麦工厂这一家机械企业,它要么是自己配备一整套生产设备和工人,并且让它们在大多数时候处于闲置状态,要么就必须到几十乃至上百公里外去寻求生产配套,光是物流成本就让人无法承受。
不是说美国人不懂产业集聚的道理,事实上,在美国工业兴旺的时期,匹兹堡、底特律等地方都已经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产业体系,尤其是在二战时期以及战后的一段时间,美国制造几乎支撑起了全世界的需求。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因之而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接着是中国,陆续成为制造业的外迁目的地。与中国相比,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是小经济体,即便是马力全开,也无法满足全世界的需要。但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巅峰时期工业劳动力达到2亿之巨,1+1>2这个道理,对于工业领域来说尤为明显。
服装制造业的规模大了,就能够支撑起制造和修理缝纫机的产业;生产缝纫机的多了,就能够支撑起机床工业。一个产业带动另一个产业,后一个产业的发展,不需要以削弱前一个产业为代价,因为……劳动力有的是!
就这样,中国的产业由点成线,再由线成面,逐渐形成了密布全国的数百个产业集聚区。往往是某一个县,甚至某一个镇,就能够垄断全球市场上的某一种产品,产量达到全球的八成以上。产业集聚意味着当地会形成与这项产业相关的完整配套体系,任何想进入这个领域的投资者,只要拎着钱袋子站在街口喊一嗓子,工人、技术员、设备、原材料、图纸甚至销售渠道,都能够在瞬间凑齐。你只需要打个响指,一家工厂就能够开工了。
到了这个时候,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怎么去和中国的一个县甚至一个镇竞争?
大而不强这句话,其实是不懂工业的酸文人发明出来的。在这个世界上,大就意味着强,群狼噬虎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
伊金斯和麦吉正是因为知道了这个道理,所以放弃了要与金南的小企业们一争高低的心思,死心塌地地当起了二道贩子。在当前的形势下,如海菲这样的大公司,为了不得罪梅普,需要象征性地减少从中国进口配件,转而从美国进行采购。但美国无法形成这样的配套体系,这就需要伊金斯他们这种小企业来当二传手。
伊麦工厂从中国进口“毛坯件”,在美国加工成最终的零配件成品,再卖给海菲。这样,从海菲的账面上看,产品的“国产化率”就能够大幅度提高,梅普也就可以据此声称自己的美国再伟大战略取得了辉煌成效。至于说这些“美国制造”的零配件其实都是金南的小企业里生产出来的,梅普完全可以装作没看见。当政客的人,很清楚哪些事情需要知道,哪些事情需要装作不知道。
“啸辰,过去这三个月,中美贸易顺差不但没有缩小,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这实在有点戏剧化啊。”
在冯啸辰的办公室里,商务部的司长徐振波笑呵呵地汇报着。
冯啸辰也笑着说:“具体是什么原因,你们做过分析没有?”
徐振波点点头,说:“我们做过海关统计。在梅普宣布提高关税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各种商品,数量都没有明显的下降,一些日用消费品的进口甚至出现了上升的情况。据了解,一些美国进口商担心梅普政府未来会进一步加税,所以未雨绸缪,提前备货,这是他们进口量异常上升的主要原因。”
冯啸辰说:“梅普一直宣称... -->>
伊金斯和麦吉欢天喜地地回美国去了。他们在金南与几十家小企业签了合作协议,约定由他们在美国接受订单,然后交给金南这边的企业完成。金南的企业把成品发往伊麦工厂,但通关的时候要写成毛坯件。伊麦工厂会对这些产品进行一些象征性的加工,然后再卖给海菲等美国大企业,这就可以算是美国制造的产品了。
伊金斯他们计算过,即使加上50%的进口关税,从金南采购零配件依然比在美国制造更为便宜,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比美国低,更因为产业集聚而产生的规模效应。
在中国,许多地区的产业都形成了产业集群,如金南的金属加工业,形成了冶炼、铸锻、机加工、热处理、探伤检测、包装运输等一条龙的生产体系。这样的生产体系能够使人员和设备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其中节省下来的成本便是极其可观的。
反观美国,整个巴尔小镇上只有伊麦工厂这一家机械企业,它要么是自己配备一整套生产设备和工人,并且让它们在大多数时候处于闲置状态,要么就必须到几十乃至上百公里外去寻求生产配套,光是物流成本就让人无法承受。
不是说美国人不懂产业集聚的道理,事实上,在美国工业兴旺的时期,匹兹堡、底特律等地方都已经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产业体系,尤其是在二战时期以及战后的一段时间,美国制造几乎支撑起了全世界的需求。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美国和欧洲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因之而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先是日本,然后是“亚洲四小龙”,接着是中国,陆续成为制造业的外迁目的地。与中国相比,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是小经济体,即便是马力全开,也无法满足全世界的需要。但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巅峰时期工业劳动力达到2亿之巨,1+1>2这个道理,对于工业领域来说尤为明显。
服装制造业的规模大了,就能够支撑起制造和修理缝纫机的产业;生产缝纫机的多了,就能够支撑起机床工业。一个产业带动另一个产业,后一个产业的发展,不需要以削弱前一个产业为代价,因为……劳动力有的是!
就这样,中国的产业由点成线,再由线成面,逐渐形成了密布全国的数百个产业集聚区。往往是某一个县,甚至某一个镇,就能够垄断全球市场上的某一种产品,产量达到全球的八成以上。产业集聚意味着当地会形成与这项产业相关的完整配套体系,任何想进入这个领域的投资者,只要拎着钱袋子站在街口喊一嗓子,工人、技术员、设备、原材料、图纸甚至销售渠道,都能够在瞬间凑齐。你只需要打个响指,一家工厂就能够开工了。
到了这个时候,其他的国家和地区,怎么去和中国的一个县甚至一个镇竞争?
大而不强这句话,其实是不懂工业的酸文人发明出来的。在这个世界上,大就意味着强,群狼噬虎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
伊金斯和麦吉正是因为知道了这个道理,所以放弃了要与金南的小企业们一争高低的心思,死心塌地地当起了二道贩子。在当前的形势下,如海菲这样的大公司,为了不得罪梅普,需要象征性地减少从中国进口配件,转而从美国进行采购。但美国无法形成这样的配套体系,这就需要伊金斯他们这种小企业来当二传手。
伊麦工厂从中国进口“毛坯件”,在美国加工成最终的零配件成品,再卖给海菲。这样,从海菲的账面上看,产品的“国产化率”就能够大幅度提高,梅普也就可以据此声称自己的美国再伟大战略取得了辉煌成效。至于说这些“美国制造”的零配件其实都是金南的小企业里生产出来的,梅普完全可以装作没看见。当政客的人,很清楚哪些事情需要知道,哪些事情需要装作不知道。
“啸辰,过去这三个月,中美贸易顺差不但没有缩小,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这实在有点戏剧化啊。”
在冯啸辰的办公室里,商务部的司长徐振波笑呵呵地汇报着。
冯啸辰也笑着说:“具体是什么原因,你们做过分析没有?”
徐振波点点头,说:“我们做过海关统计。在梅普宣布提高关税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各种商品,数量都没有明显的下降,一些日用消费品的进口甚至出现了上升的情况。据了解,一些美国进口商担心梅普政府未来会进一步加税,所以未雨绸缪,提前备货,这是他们进口量异常上升的主要原因。”
冯啸辰说:“梅普一直宣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