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面试了四五个人之后,沈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他没有说清楚想找的秘书有哪个行业的经验——于是人才中介那边推荐过来的,都是些有外贸代理方面知识的应聘者。
而沈冲想要找个秘书——或者说助理——是为了筹备拍摄《疯劫》,他毕竟只是个纸上谈兵的伪电影人,需要有一个有电影或者电视拍摄经验的助手,帮助打理杂务。
有了思路,沈冲立刻把目光投向了TVB,那里可是香港电影圈的黄埔军校,挖一两个人才,应该不难。
拿出电话本,蔡继光,高志森,唐基明……凡是在TVB混的朋友,沈冲统统拨了个电话,让他们帮忙打听打听,看同事里有没有想跳槽的,最好是女的。
因为《疯劫》是女导演女编剧的作品,沈冲觉得找个女助理,对双方的沟通都有好处。
蔡继光和唐基明现在都是TVB小有名气的编导,处境不错,答应帮忙打听,而高志森在TVB还是个基础编剧,他倒是想换个环境,电话里有点毛遂自荐的意思,不过沈冲干脆直接的掐掉了他的念想,这厮还是好好在TVB呆着吧,那边机会多,能磨练经验,这边都是杂活,可没有多少的资源让他练手,来做助理纯属浪费。
放下电话,沈冲把招聘助理的事放在一边,摸着下巴,开始考虑着下午去《电影双周刊》参加股东会的思路。
之前已经和舒琪通过气,收购杂志基本上没问题,价格也好说,让沈冲参加股东会,只是要他说明一下收购后,对杂志的未来是如何规划的,他们怕所托非人,担心杂志被卖之后,被买家弄得乌烟瘴气。
拿出一根铅笔,沈冲在面前的纸上画了四个方框,然后分别填入不同的内容。
第一个方框里填的是“矩阵科技有限公司”,然后填上注释:目前的现金奶牛,未来的电影周边产品的生产销售平台。
第二个方框,沈冲填上了“沈氏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名字,这是他去美国之前,为了投资注册的VisiCalc而注册的,注释内容是:吸金机器,尽可能的吸金。
第三个方框,沈冲填上了“东方魅力电影制作公司“,这是他年前就注册好的,然后同样填上注释:未来电影集团的旗舰和核心。
第四个方框,沈冲写上了“电影动力有限公司”的名字,同样是年前注册的,注释内容是:电影行业的驱动器和发动机。
这是沈冲未来计划中的四个基本部门框架。
第一个部门目前运营状态良好,日进斗金。在沈冲的计划里,这个部门日后将负责发行电影周边产品,比如玩具,道具,漫画,游戏改编等,甚至录像带,VCD,DVD等产品,也将通过这个部门发行,电影的后续利润,是盈利的大头,必须得重视。
第二个部门目前只有一个VisiCalc,还在开发中。沈冲计划用这个部门,投资各种赚钱的行业,为打造电影帝国募集资金,电影可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钱越多越好。
第三个部门目前还是个空壳,只草签了《疯劫》的拍摄合同,许鞍华最近几日一直在奔走招募剧组人员,等她准备好,就可以开工了。制片公司是未来电影集团的核心部门,没什么可质疑的。
第四个部门目前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然而这个部门却是沈冲最为在意的,也是计划中最耗费心神和金钱的部门。
在沈冲的规划中,这个部门至少需要一个银行,用来提供电影制作融资,一个高科技开发组,用来开发数字电影技术,一个覆盖面广大的电视台,用来为电影保驾护航,一个权威的电影大奖,用来指引电影行业的发展,一个高水平的电影学院,用来培养新鲜血液……
沈冲的计划中,这个部门至少有20个子部门,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没有十几年的水磨工夫和数以十亿计的资金,想要把这个部门组建起来,可谓天方夜谭。
不过未来的事,未来再说,沈冲目前想要做的,是在这个部门旗下,捣鼓出来一本权威的电影杂志,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香港电影业。
或者说两本……
以《电影双周刊》目前这样定位模糊,摇摆不定的风格,很难得到市场的青睐,卖不出去,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谈不上权威性,而沈冲最需要的,就是权威,只有杂志有地位了,他才能利用杂志的媒体属性,影响行业的发展。
所以沈冲计划把《电影双周刊》一分为二,发行两本定位不同的杂志。
一本是周刊,面向普罗大众,以电影资讯和行业动态为主,大众化影评为辅,双胶纸全彩印刷,走时尚娱乐路线,类似《看电影》+《综艺》的混合体。
另一本是月刊,面向业内人士和高端电影爱好者,以专业影评为主,辅以电影艺术和技术知识讲座,风格类似北美权威影评期刊,纽约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出版《电影评论》。
周刊用来聚集普通电影爱好者,当订阅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候,就会产生质变,拥有了“权威”属性。
月刊则以专业来打造“权威”属性,沈冲不靠它赚钱,他甚至计划免费派送,所谓无欲则刚,这么做,他可以摒弃所有商业因素的干扰,以”中立,专业,品位“等高端豪华词为标签,肆意的批评那些劣质电影,从舆论上围剿粗制滥造的垃圾电影。
等到两本杂志都拥有“权威”属性后,那座金灿灿的金色小美人——香港电影金像奖,就是沈冲旗下的囊中之物了,有了金像奖,就掌握了香港电影业的风向标,从而更好的操纵和促进行业发展。
一个电影奖项,不能太小众,否则容易成为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游戏,看三十年后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就知道下场了,那哪里是专业电影奖……简直是香港本地电影人的一次大聚餐,排排坐,分果果,影响力江河日下。
沈冲把《电影双周刊》拆分,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用周刊收集普通电影观众的选票,用月刊收集专业人士的选票,然后再设计一个算法,统筹计算权值,做到雅俗共赏,这样才能保证金像奖最终评选结果的权威性,才能让金像奖成为华语影坛的最高荣誉——沈冲可不想要做个香港地区的小众奖,要... -->>
面试了四五个人之后,沈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他没有说清楚想找的秘书有哪个行业的经验——于是人才中介那边推荐过来的,都是些有外贸代理方面知识的应聘者。
而沈冲想要找个秘书——或者说助理——是为了筹备拍摄《疯劫》,他毕竟只是个纸上谈兵的伪电影人,需要有一个有电影或者电视拍摄经验的助手,帮助打理杂务。
有了思路,沈冲立刻把目光投向了TVB,那里可是香港电影圈的黄埔军校,挖一两个人才,应该不难。
拿出电话本,蔡继光,高志森,唐基明……凡是在TVB混的朋友,沈冲统统拨了个电话,让他们帮忙打听打听,看同事里有没有想跳槽的,最好是女的。
因为《疯劫》是女导演女编剧的作品,沈冲觉得找个女助理,对双方的沟通都有好处。
蔡继光和唐基明现在都是TVB小有名气的编导,处境不错,答应帮忙打听,而高志森在TVB还是个基础编剧,他倒是想换个环境,电话里有点毛遂自荐的意思,不过沈冲干脆直接的掐掉了他的念想,这厮还是好好在TVB呆着吧,那边机会多,能磨练经验,这边都是杂活,可没有多少的资源让他练手,来做助理纯属浪费。
放下电话,沈冲把招聘助理的事放在一边,摸着下巴,开始考虑着下午去《电影双周刊》参加股东会的思路。
之前已经和舒琪通过气,收购杂志基本上没问题,价格也好说,让沈冲参加股东会,只是要他说明一下收购后,对杂志的未来是如何规划的,他们怕所托非人,担心杂志被卖之后,被买家弄得乌烟瘴气。
拿出一根铅笔,沈冲在面前的纸上画了四个方框,然后分别填入不同的内容。
第一个方框里填的是“矩阵科技有限公司”,然后填上注释:目前的现金奶牛,未来的电影周边产品的生产销售平台。
第二个方框,沈冲填上了“沈氏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名字,这是他去美国之前,为了投资注册的VisiCalc而注册的,注释内容是:吸金机器,尽可能的吸金。
第三个方框,沈冲填上了“东方魅力电影制作公司“,这是他年前就注册好的,然后同样填上注释:未来电影集团的旗舰和核心。
第四个方框,沈冲写上了“电影动力有限公司”的名字,同样是年前注册的,注释内容是:电影行业的驱动器和发动机。
这是沈冲未来计划中的四个基本部门框架。
第一个部门目前运营状态良好,日进斗金。在沈冲的计划里,这个部门日后将负责发行电影周边产品,比如玩具,道具,漫画,游戏改编等,甚至录像带,VCD,DVD等产品,也将通过这个部门发行,电影的后续利润,是盈利的大头,必须得重视。
第二个部门目前只有一个VisiCalc,还在开发中。沈冲计划用这个部门,投资各种赚钱的行业,为打造电影帝国募集资金,电影可是资金密集型行业,钱越多越好。
第三个部门目前还是个空壳,只草签了《疯劫》的拍摄合同,许鞍华最近几日一直在奔走招募剧组人员,等她准备好,就可以开工了。制片公司是未来电影集团的核心部门,没什么可质疑的。
第四个部门目前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然而这个部门却是沈冲最为在意的,也是计划中最耗费心神和金钱的部门。
在沈冲的规划中,这个部门至少需要一个银行,用来提供电影制作融资,一个高科技开发组,用来开发数字电影技术,一个覆盖面广大的电视台,用来为电影保驾护航,一个权威的电影大奖,用来指引电影行业的发展,一个高水平的电影学院,用来培养新鲜血液……
沈冲的计划中,这个部门至少有20个子部门,千头万绪,纷繁复杂,没有十几年的水磨工夫和数以十亿计的资金,想要把这个部门组建起来,可谓天方夜谭。
不过未来的事,未来再说,沈冲目前想要做的,是在这个部门旗下,捣鼓出来一本权威的电影杂志,用来潜移默化的影响香港电影业。
或者说两本……
以《电影双周刊》目前这样定位模糊,摇摆不定的风格,很难得到市场的青睐,卖不出去,就没有影响力,没有影响力,就谈不上权威性,而沈冲最需要的,就是权威,只有杂志有地位了,他才能利用杂志的媒体属性,影响行业的发展。
所以沈冲计划把《电影双周刊》一分为二,发行两本定位不同的杂志。
一本是周刊,面向普罗大众,以电影资讯和行业动态为主,大众化影评为辅,双胶纸全彩印刷,走时尚娱乐路线,类似《看电影》+《综艺》的混合体。
另一本是月刊,面向业内人士和高端电影爱好者,以专业影评为主,辅以电影艺术和技术知识讲座,风格类似北美权威影评期刊,纽约林肯中心电影协会出版《电影评论》。
周刊用来聚集普通电影爱好者,当订阅数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候,就会产生质变,拥有了“权威”属性。
月刊则以专业来打造“权威”属性,沈冲不靠它赚钱,他甚至计划免费派送,所谓无欲则刚,这么做,他可以摒弃所有商业因素的干扰,以”中立,专业,品位“等高端豪华词为标签,肆意的批评那些劣质电影,从舆论上围剿粗制滥造的垃圾电影。
等到两本杂志都拥有“权威”属性后,那座金灿灿的金色小美人——香港电影金像奖,就是沈冲旗下的囊中之物了,有了金像奖,就掌握了香港电影业的风向标,从而更好的操纵和促进行业发展。
一个电影奖项,不能太小众,否则容易成为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游戏,看三十年后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就知道下场了,那哪里是专业电影奖……简直是香港本地电影人的一次大聚餐,排排坐,分果果,影响力江河日下。
沈冲把《电影双周刊》拆分,也是有这方面的考量,用周刊收集普通电影观众的选票,用月刊收集专业人士的选票,然后再设计一个算法,统筹计算权值,做到雅俗共赏,这样才能保证金像奖最终评选结果的权威性,才能让金像奖成为华语影坛的最高荣誉——沈冲可不想要做个香港地区的小众奖,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