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一品富贵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更一万一千字求票与收藏
=============
宋九带上茶楼,雅间坐着两人,其中一人能认识,赵匡义,还有一个中年人,四十岁左右,实际是三十七岁,不过长年戎马生涯,做了皇帝后又劳心,人看上去稍稍老相,大团脸,戴着一顶士庶官吏宴居时用的平式幞头,一种软裹巾式,顶上的巾子较低而平,又叫平式小顶,也就是它是一种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通用的大众化幞巾。与赵匡义一样是一个大团脸,胖胖的,与赵匡义很相像,但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此人很魁梧,看上去比赵匡义要和颜悦色,不象赵匡义严肃深沉。
两人同坐,此人还坐在主位,宋九还不知道他身份吗?
宋九知道这个太祖皇帝是史上难得的亲民皇帝,还有点儿畏惧,小心地走上前,伏下说道:“臣拜见陛下,拜见大王。”
宋九为自己的紧张感到很丢脸,不就是一皇帝吗,他也是人。但他不知道,他的表现已让赵匡胤高看,在这时代,一般老百姓看到了皇帝,有几人能说着话的,有的紧张得都会直哆嗦。
赵匡胤微微一笑:“平身。”
宋九站了起来,有坐,敢坐吗?
“你在河洲说过,想与朕喝喝茶,谈谈心,是在这里喝茶,还是在宫中喝茶?”
“这,就这好,在这臣都紧张得喘不过气,进宫臣连话也说不好了。”
大实话,刘公公乐了,难怪二大王说与这小子说话得忍着笑。
“那就在这儿吧。”
宋九还是有点紧张,赵匡胤暴露了身份,侍从不敢怠慢,御苑离这不远,有侍从立即请来一队侍从警戒,茶楼上茶楼下茶楼外,到处都站着兵士,全副武装,手中持着明亮的武器。宋九多会见过这等场面,他还能坐稳了,已经是第一流的胆色。
赵匡胤道:“九郎,请用茶。”
“陛下,臣那敢担陛下一个请字。”
“未必吧,你若将朕,将朝廷放在眼中,二弟就不会头痛了。”
“头痛?”
“不说这个,刚才你那几首小令虽唱跑了调,但文字不错,为何不好好科举?”
“陛下,那几首小令是我历年来所写的小令当中最好的,臣愚味,临场发挥去写四六体骈文赋,臣不行。”
“写不好就不写,何必曲解骈文?”
“陛下,古代大贤有几人写过骈文?骈文又发自何时,魏晋,国家衰微之时,大唐虽用过,可是大唐过于重武轻文,一味开边,这才有安史之乱之祸,陛下若想倡化文教,重视文治,必须还原上古原貌,不能再用虽华丽但空洞,虽琅琅上口但堆砌不知所云的骈文为文章主流。”
四六体骈文就是以四字和六字相间的骈文,间或少量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也行,但到了唐朝发展渐渐完善,连二三五七八九字间得多,都不能算是标准式的四六体骈文,也就是名篇《腾王阁序》只能算是不标准的四六体。
当然,它很华丽,腾王阁序、阿房宫赋、哀江南赋序,这些文章几个华丽得掉渣。
可是要求通篇对偶压韵,还要以四字六字为主,这有多难写?所以李白那种才气,向韩朝宗写了一封自荐信,为了表达出自己意思,只用了少量对偶句,而不敢写骈文,更不敢用四六体写这封自荐信。李白不行,有几人行,宋九更不行。但一般学子不象宋九,到了考场,自有办法。宋朝很人性化,考官坐在帘后,若士子不解,可以站起来隔帘就问,考官于帘后释疑,那个填空题与解释题不算,这是指诗、赋、论、策。私书不给带到考场,但准许举子将《切韵》《玉篇》两本字韵书带进去。
这是没办法的,考生有河北人、山东人、陕西人、淮南人,往后还会有四川人、湖南人、岭南人、江浙人,这些地方发音也与后世不一样,元清入主中原,全国各地都受到北方蛮话影响,但不是契丹与女真话就是普通话,它们影响着汉语发音,中原发音也影响着它们发音,也就是普通话在现在中国那一个地方,那怕是在北方都是外星语。
各地发音还是不同,必须有这两本书较正音韵。
这些举子胆略不够,写不好,但有办法,于是不停地翻着两个韵律书,然后拼命地堆砌,单独将一句放出来,对仗,压韵,可整篇文章联在一起读,读者往往不知所云。
也有写好的,少,只要能写好,其他考得不差,就能高中。可有几人放得下?其实写不好,拼出来考官也不是傻子,除非你家后台硬,不过一旦实行糊名制以后,大家都一样了。因此七拼八凑弄出来的文章还不如不写。宋九一无后台,二写不好,明智的不写,然后不满,写了这篇古散文。
故事自此开始……
... -->>
三更一万一千字求票与收藏
=============
宋九带上茶楼,雅间坐着两人,其中一人能认识,赵匡义,还有一个中年人,四十岁左右,实际是三十七岁,不过长年戎马生涯,做了皇帝后又劳心,人看上去稍稍老相,大团脸,戴着一顶士庶官吏宴居时用的平式幞头,一种软裹巾式,顶上的巾子较低而平,又叫平式小顶,也就是它是一种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都通用的大众化幞巾。与赵匡义一样是一个大团脸,胖胖的,与赵匡义很相像,但有许多不同的地方,此人很魁梧,看上去比赵匡义要和颜悦色,不象赵匡义严肃深沉。
两人同坐,此人还坐在主位,宋九还不知道他身份吗?
宋九知道这个太祖皇帝是史上难得的亲民皇帝,还有点儿畏惧,小心地走上前,伏下说道:“臣拜见陛下,拜见大王。”
宋九为自己的紧张感到很丢脸,不就是一皇帝吗,他也是人。但他不知道,他的表现已让赵匡胤高看,在这时代,一般老百姓看到了皇帝,有几人能说着话的,有的紧张得都会直哆嗦。
赵匡胤微微一笑:“平身。”
宋九站了起来,有坐,敢坐吗?
“你在河洲说过,想与朕喝喝茶,谈谈心,是在这里喝茶,还是在宫中喝茶?”
“这,就这好,在这臣都紧张得喘不过气,进宫臣连话也说不好了。”
大实话,刘公公乐了,难怪二大王说与这小子说话得忍着笑。
“那就在这儿吧。”
宋九还是有点紧张,赵匡胤暴露了身份,侍从不敢怠慢,御苑离这不远,有侍从立即请来一队侍从警戒,茶楼上茶楼下茶楼外,到处都站着兵士,全副武装,手中持着明亮的武器。宋九多会见过这等场面,他还能坐稳了,已经是第一流的胆色。
赵匡胤道:“九郎,请用茶。”
“陛下,臣那敢担陛下一个请字。”
“未必吧,你若将朕,将朝廷放在眼中,二弟就不会头痛了。”
“头痛?”
“不说这个,刚才你那几首小令虽唱跑了调,但文字不错,为何不好好科举?”
“陛下,那几首小令是我历年来所写的小令当中最好的,臣愚味,临场发挥去写四六体骈文赋,臣不行。”
“写不好就不写,何必曲解骈文?”
“陛下,古代大贤有几人写过骈文?骈文又发自何时,魏晋,国家衰微之时,大唐虽用过,可是大唐过于重武轻文,一味开边,这才有安史之乱之祸,陛下若想倡化文教,重视文治,必须还原上古原貌,不能再用虽华丽但空洞,虽琅琅上口但堆砌不知所云的骈文为文章主流。”
四六体骈文就是以四字和六字相间的骈文,间或少量二字、三字、五字、七字也行,但到了唐朝发展渐渐完善,连二三五七八九字间得多,都不能算是标准式的四六体骈文,也就是名篇《腾王阁序》只能算是不标准的四六体。
当然,它很华丽,腾王阁序、阿房宫赋、哀江南赋序,这些文章几个华丽得掉渣。
可是要求通篇对偶压韵,还要以四字六字为主,这有多难写?所以李白那种才气,向韩朝宗写了一封自荐信,为了表达出自己意思,只用了少量对偶句,而不敢写骈文,更不敢用四六体写这封自荐信。李白不行,有几人行,宋九更不行。但一般学子不象宋九,到了考场,自有办法。宋朝很人性化,考官坐在帘后,若士子不解,可以站起来隔帘就问,考官于帘后释疑,那个填空题与解释题不算,这是指诗、赋、论、策。私书不给带到考场,但准许举子将《切韵》《玉篇》两本字韵书带进去。
这是没办法的,考生有河北人、山东人、陕西人、淮南人,往后还会有四川人、湖南人、岭南人、江浙人,这些地方发音也与后世不一样,元清入主中原,全国各地都受到北方蛮话影响,但不是契丹与女真话就是普通话,它们影响着汉语发音,中原发音也影响着它们发音,也就是普通话在现在中国那一个地方,那怕是在北方都是外星语。
各地发音还是不同,必须有这两本书较正音韵。
这些举子胆略不够,写不好,但有办法,于是不停地翻着两个韵律书,然后拼命地堆砌,单独将一句放出来,对仗,压韵,可整篇文章联在一起读,读者往往不知所云。
也有写好的,少,只要能写好,其他考得不差,就能高中。可有几人放得下?其实写不好,拼出来考官也不是傻子,除非你家后台硬,不过一旦实行糊名制以后,大家都一样了。因此七拼八凑弄出来的文章还不如不写。宋九一无后台,二写不好,明智的不写,然后不满,写了这篇古散文。
故事自此开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