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中文网 www.jqzw.net,宋扬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元1073年,黄元3790年,熙宁六年,正月初十。由各学府议政院组成的临时政事堂开始主持国事,从初十开始,政事堂大选将持续一个月。政事堂大选五年一次,而这还是第一次。各国君主乐意看一看大宋的政治,反正在大宋第一楼住的舒服,又是免费的吃住,倒也安心地住了一个月。
而从这一天开始,赵顼没有闲下来,开始为蔡京、章惇两人拉选票了。赵顼这个皇帝出动了,蔡京、章惇的许多功绩都被赵顼一条条列了出来,如蔡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最大的城市上京,章惇平定了西南夷叛乱等等。
赵顼的出场,让耶律洪基觉得很有意思。皇帝想用谁不行,还要搞什么选举。这宋人就是喜欢折腾。不过,耶律洪基倒是看出了其中的好处。那就是赵顼在实际上仍把持了权力,同时还不会担心皇位的稳固问题。耶律洪基虽然昏庸了一点,但也不是笨蛋,辽国的权力大多把持在北院大王耶律乙辛手上,他是知道的,但他认为耶律乙辛是忠诚于他的。见识了大宋的政治,耶律洪基发现,忠心不是那么可靠的。
九国君主和赵顼一般,也开始出场为他们中意的人拉选票。大肆宣扬,只有王安石当了大宋宰相,天下才能太平无事。不过,九国君主一致支持王安石,但是让大宋百姓怀疑王安石是不是卖国了?四大学府并四大学府分府的学子,那个不痛恨契丹人、党项人。这下好了,耶律洪基他们给王安石帮倒忙了。
很多穿越小说,都喜欢搞选举。然而,选举真的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吗?或者说:中国,甚至整个东方文明体系下的国家,应该适应什么样的民主化进程?一味的照抄西方的选举制度,能行得通吗?
赵顼一直很怀疑,因为在选举过程中,虽然赵顼一直在为蔡京拉选票,但是影响不大。赵顼甚至呼吁上京百姓支持蔡京入相,毕竟上京是蔡京一手规划建起来的,蔡京在上京百姓中威望很高,但最终的结果是,没有百姓理睬这个赵顼这个皇帝,所有的百姓更乐于看戏,顶多猜一猜,谁会当宰相。
有多家赌坊,开了盘,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沈括、苏颂、章惇、吕惠卿、蔡京、韩绛、吕公著、冯京、范镇、张方平、陈升之、韩维、蔡确、曾布等三十多人都被明码标价,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谁能当上宰相?赔率都非常高。
百姓们参与赌博的热情,比起支持谁当宰相的热情要高得多。这让赵顼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赵顼因此想到,好在没有仿照西方,搞什么普选,不然百姓们会不会投票估计都是一回事。从这个情况看:在中国搞选举,最大的问题不是两党还是多党竞争,而是普通百姓根本就不愿意投票。没人关心那些事情,谁当总统,谁当主席,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百姓们关心的。
这个问题,从后世中国的选举就可以看出。老百姓谁在乎过?新的主席出来后,都不知道新主席以前是干什么的,从哪里冒出来的。没有人关心,除了偶尔看看新闻联播,才发现国家换了领导人之外,都看韩国的泡沫剧去了。
相比选举,百姓们更关注高考,每年高考还没有开始,家长们都在打探今年的高考政策等等。工作都搁下了,一心为孩子准备高考。
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除了前面谈到的中国古代是帝制共和,没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外,这里还要谈一谈选举与考试。
西方人发明了选举,从古罗马开始,一直到现在,他们都把选举奉为至宝。中国人发明了科举,从隋朝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依然以考试决定人选。
从民国开始,西方文明侵入,凡是爱国人士一直都把选举当作是中国大出天下,改变落后的良方,认为选举是改变中国现状最好的办法,认为选举是万能的,是民意的体现。从网络小说,到现实社会都带着这样的呼吁。然而,直到现在民选也没有实现。
大部分的中国人,还都不知道选票是什么样子的。这不是政府的问题,而是民众自身的问题,比起选举,他们更信任考试。后世中国,乡村总是选出一群恶霸当村官,就可以看出,百姓们根本不在乎谁当官,只在乎有没有好处,这正是贿选的土壤。
这不是说中国没有民主的文化,相反,中国很民主,但民主从来不相信口头承诺。他们只看实际上的好处,你得先干出样子来,他们才相信。当然,先干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权力,那么怎么办?考试。
从中国完善的考试制度就可以看出,中国很民主,怎么民主?一切用考试成绩说话!这是很民主的,每个人都有考试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考试出人头地,继而成为主宰国家命运的官员。
从宋朝的科举糊名制开始,直到后... -->>
公元1073年,黄元3790年,熙宁六年,正月初十。由各学府议政院组成的临时政事堂开始主持国事,从初十开始,政事堂大选将持续一个月。政事堂大选五年一次,而这还是第一次。各国君主乐意看一看大宋的政治,反正在大宋第一楼住的舒服,又是免费的吃住,倒也安心地住了一个月。
而从这一天开始,赵顼没有闲下来,开始为蔡京、章惇两人拉选票了。赵顼这个皇帝出动了,蔡京、章惇的许多功绩都被赵顼一条条列了出来,如蔡京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最大的城市上京,章惇平定了西南夷叛乱等等。
赵顼的出场,让耶律洪基觉得很有意思。皇帝想用谁不行,还要搞什么选举。这宋人就是喜欢折腾。不过,耶律洪基倒是看出了其中的好处。那就是赵顼在实际上仍把持了权力,同时还不会担心皇位的稳固问题。耶律洪基虽然昏庸了一点,但也不是笨蛋,辽国的权力大多把持在北院大王耶律乙辛手上,他是知道的,但他认为耶律乙辛是忠诚于他的。见识了大宋的政治,耶律洪基发现,忠心不是那么可靠的。
九国君主和赵顼一般,也开始出场为他们中意的人拉选票。大肆宣扬,只有王安石当了大宋宰相,天下才能太平无事。不过,九国君主一致支持王安石,但是让大宋百姓怀疑王安石是不是卖国了?四大学府并四大学府分府的学子,那个不痛恨契丹人、党项人。这下好了,耶律洪基他们给王安石帮倒忙了。
很多穿越小说,都喜欢搞选举。然而,选举真的符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吗?或者说:中国,甚至整个东方文明体系下的国家,应该适应什么样的民主化进程?一味的照抄西方的选举制度,能行得通吗?
赵顼一直很怀疑,因为在选举过程中,虽然赵顼一直在为蔡京拉选票,但是影响不大。赵顼甚至呼吁上京百姓支持蔡京入相,毕竟上京是蔡京一手规划建起来的,蔡京在上京百姓中威望很高,但最终的结果是,没有百姓理睬这个赵顼这个皇帝,所有的百姓更乐于看戏,顶多猜一猜,谁会当宰相。
有多家赌坊,开了盘,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沈括、苏颂、章惇、吕惠卿、蔡京、韩绛、吕公著、冯京、范镇、张方平、陈升之、韩维、蔡确、曾布等三十多人都被明码标价,王安石和司马光两人谁能当上宰相?赔率都非常高。
百姓们参与赌博的热情,比起支持谁当宰相的热情要高得多。这让赵顼哑口无言,目瞪口呆。
赵顼因此想到,好在没有仿照西方,搞什么普选,不然百姓们会不会投票估计都是一回事。从这个情况看:在中国搞选举,最大的问题不是两党还是多党竞争,而是普通百姓根本就不愿意投票。没人关心那些事情,谁当总统,谁当主席,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百姓们关心的。
这个问题,从后世中国的选举就可以看出。老百姓谁在乎过?新的主席出来后,都不知道新主席以前是干什么的,从哪里冒出来的。没有人关心,除了偶尔看看新闻联播,才发现国家换了领导人之外,都看韩国的泡沫剧去了。
相比选举,百姓们更关注高考,每年高考还没有开始,家长们都在打探今年的高考政策等等。工作都搁下了,一心为孩子准备高考。
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是一个很大的课题,除了前面谈到的中国古代是帝制共和,没有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外,这里还要谈一谈选举与考试。
西方人发明了选举,从古罗马开始,一直到现在,他们都把选举奉为至宝。中国人发明了科举,从隋朝开始,一直到现在,我们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依然以考试决定人选。
从民国开始,西方文明侵入,凡是爱国人士一直都把选举当作是中国大出天下,改变落后的良方,认为选举是改变中国现状最好的办法,认为选举是万能的,是民意的体现。从网络小说,到现实社会都带着这样的呼吁。然而,直到现在民选也没有实现。
大部分的中国人,还都不知道选票是什么样子的。这不是政府的问题,而是民众自身的问题,比起选举,他们更信任考试。后世中国,乡村总是选出一群恶霸当村官,就可以看出,百姓们根本不在乎谁当官,只在乎有没有好处,这正是贿选的土壤。
这不是说中国没有民主的文化,相反,中国很民主,但民主从来不相信口头承诺。他们只看实际上的好处,你得先干出样子来,他们才相信。当然,先干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权力,那么怎么办?考试。
从中国完善的考试制度就可以看出,中国很民主,怎么民主?一切用考试成绩说话!这是很民主的,每个人都有考试的机会,每个人都有可能通过考试出人头地,继而成为主宰国家命运的官员。
从宋朝的科举糊名制开始,直到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